評論與推廣評論與推廣–導覽頁 by 光目 10-13-2024 written by 光目 10-13-2024 266 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光目具有綜合性的學習及工作經驗,結合自身背景與專長,進行文化科技、地方創生的企劃推廣,以及撰寫藝術評論、藝術與法律、繪畫賞析等文章。|現職: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學經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畢&博士進修中(美教行政組)。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計畫協調人、台塑河靜鋼鐵助理管理師。|專業證照:獲經濟部iPAS淨零碳規劃師鑑定合格(經濟部發證,教育部認可)、德國 TÜV NORD和臺灣永續發展協會(TISDA)聯合授證之企業永續管理師。|專長文化內容企劃|生命傳記敘事、藝術評論及賞析、展場導覽實績:覺世代‧Gems in stories官網及Podcast負責人、「開放學院藝術圖景」策展助理及網站負責人提供服務:Online Audio and Video Media在線音視頻媒體 、Writing and Editing 寫作和編輯、Artists and Writers 藝術家和作家。文化科技應用|網站平台製作、展場技術應用 實績:曾獲文化科技發展協會2023「Cultech文化科技創意提案」年度雛型開發組(POS)首獎、2023宇萌數位科技企業獎等提供服務:Innovative cultural project proposal 文化創新提案。藝文產業ESG、藝術大數據分析 實績:台灣視覺藝術聯盟(視盟)官網「永續行動」專區、執行視盟《氣候正義在地覺醒: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書》、視盟「氣候正義在地覺醒 2.0:視覺藝術聯盟藝術永續行動方案」、藝術永續行動研究─未來材料銀行」等相關計畫。提供服務:Research Services 研究服務。 系列文章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職場互動萬象評論與推廣渡 ‧ 彼岸:覺世代的誕生、階段成績、挑戰與展望! by 光目 12-08-2021 by 光目 12-08-20212021年5月12日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設立以來,常有「熱心人士」從旁下指導棋,冷言冷語更是沒有少過。但三年多來,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個「理想型園地」愈來愈茁壯了! Read more 5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渡.彼岸:巧把塵勞為佛事 by 光目 05-05-2022 by 光目 05-05-2022★ 專訪:釋傳楷法師。 「我從佛法教義的體會,悟到了生命真相,從此建立了新的生命價值觀,並因而放下了世俗的名利財色的追求,改變了生活態度,隱入山林,過著無事閑道人的生活。但是,不是閒人閒不住,閒人非是等閒人。生命(自性)本是圓滿的,生活可以如此安逸閒適。這才是你特別該挖掘的。」法師如是說。 Read more 4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渡.彼岸:「本來面目」之感悟 by 光目 05-19-2022 by 光目 05-19-2022如果事先知道這是一部佛教電影,你是不是就心生抗拒? 如果得知本片得到很多國際影展的肯定,你是不是就相當好奇? 所以啊,執著自我的成見,是人們通往智慧的路上,最巨大的障礙。 Read more 4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圖文手作渡.彼岸牙醫的彩繪世界評論與推廣躍然紙上的音符與溫度—張綺舫「提琴密碼」譜出生活奏鳴曲 by 光目 10-15-2022 by 光目 10-15-2022張綺舫筆下的提琴變化莫測,是不斷建構拼湊的個人符號,進行物我連結後的盡情詮釋。畫面可供辨讀的豐富訊息,就像自己一直跟著提琴共同探討人生美感的旨趣,建立新的觀看角度,也成為引起觀者思考的媒介。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渡.彼岸:追思夢參老和尚 by 光目 11-02-2022 by 光目 11-02-2022聽經聞法就像一盞明燈的指引,如果開示的內容能夠教導你聽懂佛陀的經、聞思修佛陀的法,那麼就能夠幫助你開智慧。夢參老和尚影響我甚深,謹以這篇文章追思紀念夢老的圓寂五周年。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職場互動萬象評論與推廣內容是毒藥也是解藥 by 光目 06-22-2023 by 光目 06-22-2023藝術與文化的功能是多重的,從審美教育、社會凝聚、公眾參與、促進經濟、尊重生態等,皆可從藝文活動裡得到效益。然而對我而言,最重視的依然是「引發個體的反身性/反思性」(The reflective individual)。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移食定居:走讀大溪梅鶴山莊 by 光目 11-01-2023 by 光目 11-01-2023建於清末時期的「梅鶴山莊」,於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多年來為容納大家族人員居住,增建居室,屋面及牆體有滲水及倒塌之虞。經中央文化部補助修建,盡量保存清代始建風貌。透過梅鶴山莊建物縮影,等同閱讀大溪及頭寮地區的開發歷史。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寄語評論與推廣共生—廖文彬∕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by IPcreating 11-01-2023 by IPcreating 11-01-2023圖:廖文彬,共生,2022。 文: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2023年獲【大墩獎】油畫類第一名的廖文彬,雙親都是建築工地的工人,從小跟著父母一起進出工地,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融入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觀察與體悟,讓我們一窺近十年來他的創作情感和溫度。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純真與世故並存於太空—李民中 by 光目 11-01-2023 by 光目 11-01-2023圖:李民中。 粉嫩色、淡去邊緣線的構圖,並非對於殘酷現實的無知解讀,而是卸下武裝警戒,用純真的眼睛、幽默的童心去捕捉形體與光影的轉瞬變化,擺脫形體、色彩、空間的拘束,多稜鏡般折射出天馬行空的穿越性。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生活美學體驗職場互動萬象評論與推廣無牆美術館 by 光目 12-07-2023 by 光目 12-07-2023受到文化科技產業專業人士肯定,榮獲「Cultech文化科技創意提案」2023年度首獎及企業獎兩大殊榮,感到相當振奮,彷彿內心的某種呼籲獲得共鳴;也為當代美術館作為社會創新引擎,激發跨領域的對話與創造力注入更多動能。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評論與推廣社群媒體上常見的AI影像著作權爭議 by 光目 06-30-2024 by 光目 06-30-2024社群媒體公私領域交錯,本文分析「AI繪圖」在取得、使用、重製、散佈數位影像時易涉及的著作權爭議,分三個層次進行:一,從生活化的個案裡認識著作權法規中的關鍵要項;二,探討國內外著作權的學術討論與實務判例;三,剖析火熱的AI議題,提出使用及政策建議。筆者認為,新興科技帶來豐富與便利,但變化多端的數位影像也暴露出法律的灰色地帶,替未來藝術與法律的多樣化預留伏筆。既然科技的浪潮無從迴避,那麼就應該積極主動的探析、未雨綢繆地構思:如何替台灣打造一個讓科技與人類能夠和諧繁榮的藝術環境。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評論與推廣無牆美術館“I GO ART”的研發與成績 by 光目 10-01-2024 by 光目 10-01-2024「無牆美術館」提案獲得了2023年度Cultech文化科技創意提案年度首獎,然後呢?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Load More Posts 相關 地方創生文化科技繪畫賞析藝術與法律藝術評論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光目林祈昱,筆名光目,取自《地藏經》。誓願於百千萬億劫中,救護一切罪苦之事,祈願光目母者,為解脫菩薩是。 學經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畢、博士進修中。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計畫協調人、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助理管理師。現為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視盟X臺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踐室研究員。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職場互動萬象評論與推廣渡 ‧ 彼岸:覺世代的誕生、階段成績、挑戰與展望! by 光目 12-08-2021 by 光目 12-08-20212021年5月12日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設立以來,常有「熱心人士」從旁下指導棋,冷言冷語更是沒有少過。但三年多來,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個「理想型園地」愈來愈茁壯了! Read more 5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渡.彼岸:巧把塵勞為佛事 by 光目 05-05-2022 by 光目 05-05-2022★ 專訪:釋傳楷法師。 「我從佛法教義的體會,悟到了生命真相,從此建立了新的生命價值觀,並因而放下了世俗的名利財色的追求,改變了生活態度,隱入山林,過著無事閑道人的生活。但是,不是閒人閒不住,閒人非是等閒人。生命(自性)本是圓滿的,生活可以如此安逸閒適。這才是你特別該挖掘的。」法師如是說。 Read more 4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渡.彼岸:「本來面目」之感悟 by 光目 05-19-2022 by 光目 05-19-2022如果事先知道這是一部佛教電影,你是不是就心生抗拒? 如果得知本片得到很多國際影展的肯定,你是不是就相當好奇? 所以啊,執著自我的成見,是人們通往智慧的路上,最巨大的障礙。 Read more 4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圖文手作渡.彼岸牙醫的彩繪世界評論與推廣躍然紙上的音符與溫度—張綺舫「提琴密碼」譜出生活奏鳴曲 by 光目 10-15-2022 by 光目 10-15-2022張綺舫筆下的提琴變化莫測,是不斷建構拼湊的個人符號,進行物我連結後的盡情詮釋。畫面可供辨讀的豐富訊息,就像自己一直跟著提琴共同探討人生美感的旨趣,建立新的觀看角度,也成為引起觀者思考的媒介。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渡.彼岸:追思夢參老和尚 by 光目 11-02-2022 by 光目 11-02-2022聽經聞法就像一盞明燈的指引,如果開示的內容能夠教導你聽懂佛陀的經、聞思修佛陀的法,那麼就能夠幫助你開智慧。夢參老和尚影響我甚深,謹以這篇文章追思紀念夢老的圓寂五周年。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職場互動萬象評論與推廣內容是毒藥也是解藥 by 光目 06-22-2023 by 光目 06-22-2023藝術與文化的功能是多重的,從審美教育、社會凝聚、公眾參與、促進經濟、尊重生態等,皆可從藝文活動裡得到效益。然而對我而言,最重視的依然是「引發個體的反身性/反思性」(The reflective individual)。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移食定居:走讀大溪梅鶴山莊 by 光目 11-01-2023 by 光目 11-01-2023建於清末時期的「梅鶴山莊」,於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多年來為容納大家族人員居住,增建居室,屋面及牆體有滲水及倒塌之虞。經中央文化部補助修建,盡量保存清代始建風貌。透過梅鶴山莊建物縮影,等同閱讀大溪及頭寮地區的開發歷史。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寄語評論與推廣共生—廖文彬∕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by IPcreating 11-01-2023 by IPcreating 11-01-2023圖:廖文彬,共生,2022。 文: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2023年獲【大墩獎】油畫類第一名的廖文彬,雙親都是建築工地的工人,從小跟著父母一起進出工地,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融入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觀察與體悟,讓我們一窺近十年來他的創作情感和溫度。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純真與世故並存於太空—李民中 by 光目 11-01-2023 by 光目 11-01-2023圖:李民中。 粉嫩色、淡去邊緣線的構圖,並非對於殘酷現實的無知解讀,而是卸下武裝警戒,用純真的眼睛、幽默的童心去捕捉形體與光影的轉瞬變化,擺脫形體、色彩、空間的拘束,多稜鏡般折射出天馬行空的穿越性。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生活美學體驗職場互動萬象評論與推廣無牆美術館 by 光目 12-07-2023 by 光目 12-07-2023受到文化科技產業專業人士肯定,榮獲「Cultech文化科技創意提案」2023年度首獎及企業獎兩大殊榮,感到相當振奮,彷彿內心的某種呼籲獲得共鳴;也為當代美術館作為社會創新引擎,激發跨領域的對話與創造力注入更多動能。 Read more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評論與推廣社群媒體上常見的AI影像著作權爭議 by 光目 06-30-2024 by 光目 06-30-2024社群媒體公私領域交錯,本文分析「AI繪圖」在取得、使用、重製、散佈數位影像時易涉及的著作權爭議,分三個層次進行:一,從生活化的個案裡認識著作權法規中的關鍵要項;二,探討國內外著作權的學術討論與實務判例;三,剖析火熱的AI議題,提出使用及政策建議。筆者認為,新興科技帶來豐富與便利,但變化多端的數位影像也暴露出法律的灰色地帶,替未來藝術與法律的多樣化預留伏筆。既然科技的浪潮無從迴避,那麼就應該積極主動的探析、未雨綢繆地構思:如何替台灣打造一個讓科技與人類能夠和諧繁榮的藝術環境。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評論與推廣無牆美術館“I GO ART”的研發與成績 by 光目 10-01-2024 by 光目 10-01-2024「無牆美術館」提案獲得了2023年度Cultech文化科技創意提案年度首獎,然後呢? Read more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