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23)「西方民間故事、童話的演變與現代意義」

by 光目


「阿公說床邊故事」的Podcast系列,有些是改編自西方民間流傳的童話故事。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民間故事的起源各地故事中亙古的元素「民間故事」為何衍生出「童話故事」,並在最後總結古老童話對於現代人的意義


一、印歐民間故事的起源

距今5,000 至 9,000 年以前就已經存在「原始印歐語」(Proto-Indo-European),是許多語言共同的史前祖先。印歐語系(Indo-European)是地球上最大的語言家族之一,隨著後代遍布歐亞大陸,語言開始分化,血統遍布大多數的歐洲、以及部分亞洲人口。如地中海的羅曼語系(Romance languages)、北歐和西歐的日耳曼語系(Germanic languages)、英國的凱爾特語系(Celtic languages)、東歐的波羅的斯拉夫語系(Balto-Slavic languages)、西亞和南亞的印度-伊朗語言( Indo-Iranian languages)。

印歐語系的民間故事(folktales)素材庫,與人口歷史、地理鄰近性、種族血緣皆相關。Sara Graça da Silva(葡萄牙里斯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文學與傳統研究所)與 Jamshid J. Tehrani (英國杜倫大學人類學系生物與文化進化中心)共同研究指出:印歐語系的民間故事有古老的口述傳統,早於用文字把故事記載下來以前就已經存在,甚至 ‘The Smith and the Devil’ 的故事原型可以追溯至青銅器時代(Bronze Age, 西元前 3300 年-西元前 1200 年)。印歐民間故事並非如早期人們所設想的為同心圓式傳播,而是樹狀的系譜式展開,故事不僅從祖先「垂直」傳播給後代,同時也隨著貿易、戰爭而產生「水平」傳播。

資料來源:Sara Graça da Silva, Jamshid J. Tehrani, “Comparative phylogenetic analyses uncover the ancient roots of Indo-European folktales. ”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3(1):150645. February 2016.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os.150645

他們進一步分析275則印歐民間故事,發現每個分支皆存在共同祖先,顯示老故事在族群進化之中的持久存續力。其中有100則故事與語言近似性相關,顯示垂直傳播的影響力更強。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的內容會因為傳輸錯誤、種族更替、其它故事的競爭……等因素而受到侵蝕,但依然可以追蹤到印歐史前時代深處的故事繼承點。

例如,編號ATU 330的 ‘The Smith and the Devil’ 的故事顯示在整個印歐語系的世界,都有一個與魔鬼、死神、精靈等邪惡的超自然力量達成交易的鐵匠。這不只有青銅器時代的技術背景的脈絡,故事也隨著後來冶金術的演進而不斷流傳下來。

資料來源:Sara Graça da Silva, Jamshid J. Tehrani, “Comparative phylogenetic analyses uncover the ancient roots of Indo-European folktales. ”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3(1):150645. February 2016.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os.150645

二、故事中亙古的元素

就像印歐語系的語言特徵一樣,民間故事也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並在現代印歐語系人口的傳統中發現這些故事大規模遷徙的痕跡。儘管情節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有所調整,但其中許多元素是世代相傳的,而故事成功的關鍵是把「平凡」(ordinary)與「非凡」(extraordinary)並置,例如,卑微的農家男孩、女僕,與巨人、神仙教母(fairy godmothers)的互動,在「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傑克與魔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之中都可以看到。這些故事不變的元素,是涉及人類社會起源的類型,以及人們永恆的恐懼與幻想

故事所涉及的主題具有普遍性,且多採取二分法:善惡、對錯、獎懲、男女、道德與不道德,反應了人類行為的合作和決策制定,是跨文化比較研究的重要案例。


三、從「民間故事」轉變成「童話故事」

由此可見,人類社會早期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並沒有把聽眾設定為兒童,對象更是大多數的成年人。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故事集是古希臘時代的《伊索寓言》(西元前600年),但其中以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為主角的故事「原型」,是來自蘇美爾人(Sumer,西元前4500年-西元前1900年)的動物寓言。

歐洲中世紀(西元476-1492年)內容偏向寫實、血腥,暴力色彩的故事,對於兒童也有警示與赫阻的效果。一直要到19世紀德國語言文化研究者格林兄弟(Jacob Grimm 1785–1863, Wilhelm Grimm 1786–1859 )蒐集大量的民間傳說與故事,才刪改內容使其更適合兒童閱讀。

1812年《格林童話》第一版出版,共收錄156則童話,之後每版都會再減少對暴力、性的描述,至格林兄弟逝世前,一共出版了七版。但是格林兄弟最後的版本,今天看來仍是有點恐怖的「黑色童話」,耳熟能詳的有:小紅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美女與野獸、糖果屋、長髮公主、青蛙王子、小毛驢、金鵝、狐狸夫人的婚禮、藍鬍子(收錄於第一版,之後就被刪除)……等。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麥)是第一位為兒童寫童話的人,創作新穎的童話,以俏皮的方式培養兒童的品行,代表作包括:國王的新衣、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紅舞鞋、拇指姑娘……等。之後,寫給兒童的故事才變得更注重啟發性,帶有奇幻趣味,同時在結尾增添幸福快樂的 fairy tale ending 。


四、古老童話對於現代人的意義

從印歐民間故事的起源與演變,我們可以知道,當今「童話」的取向──激發兒童創意、促進兒童身心發展──是在19世紀之後才確定的。最初童話的敘述方式以及文體類似於小說其素材是人性深層的幻想與慾望,並與現實的人類社會發展緊密相聯。

正因為從「民間故事」到「童話」有數千年的演進歷程,其豐富的內涵即使經過傳播、擴散、與沖刷,依然可以輕而易舉的從童話中投射出各式醜陋的人類面孔,愚蠢、世故、虛偽、或者自私。但是同樣的,也因為童話有如此豐富的內涵,我們可以不要執著於凝視黑暗面,而選擇去凸顯人性的溫暖、互助與堅持,鼓勵去實踐而非扼殺腦海中驚喜掠過的創造力。

古老的故事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累積,一代代人講述著亙古經典的童話,功能絕非單純的覆誦、哄睡、管教而已。因為負責講述跟解讀的人,正在對聽故事的孩童種下潛移默化的種籽,那些在瞌睡間朦朧入耳的語氣,可能會在未來某個煩躁、迷惘的生命轉折處,再度依稀傳入耳際,成為他思考判斷的基準;等他有了後代,會再覆述小時候聽過的故事給下一代的人。

成年人都知道,現實生活是場馬拉松,要跑過高高低低的水窪跟小徑;而不是可以挑選對手、一對一的井字遊戲,圈圈叉叉走幾步路就判輸贏。既然如此,不是更應該期待孩童在未來的路上,能夠跳脫僵化的二元對立,明辨那些隱藏在善惡、對錯、獎懲、男女、道德與不道德……種種界線之間的盲點,然後作出更開朗、能夠激發毅力與勇氣的解答嗎?

我對童話故事的最初記憶,也是來自父親的「垂直傳播」。下表是至今覺世代「阿公說床邊故事」裡面源自西方童話的故事列,裡面做了許多改編或翻轉,如今我與父親重新拿捏詮釋的角度,是因為我們相信:

孩童能不能做到安頓身心,克服未來的挑戰,就取決於此刻講故事的成年人自己從童話當中汲取出了什麼智慧

標題(發佈日期連結
EP5 小紅帽教訓大野狼,台語劇情大翻轉 (2021.7.20)

用台語說書人、電台賣藥風格,說大野狼如何被「教訓」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56518f2d-4e7d-40a2-8f94-3a2117a1132a
EP8 三隻豬阿仔ㄟ台語童話 (2021.8.20)

過去都用這則童話稱讚勤勞,但勤勞=萬能嗎?新編童話裡大野狼的下場也不太一樣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bbd9824b-bb5a-49e1-b76f-3c68319bca44
EP9 警世童話不驚悚,跳舞的紅鞋子 (2021.8.31)

換個角度強調:慾望的吞噬、不敬天地的悖逆、誠心懺悔的轉機。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c4333d6f-a258-4dcb-9bd8-3c1e5346f267
EP 11 皇后追擊白雪公主,台語童話新編(上集)(2021.9.20)

結合台灣俚語、經典童話、古典管弦樂(Wagner, Ride of the Valkyries, 華格納:飛行的女武神)的混搭新編!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a5c90a66-aabb-431c-ae66-ca00dd397f37
EP 12 皇后追擊白雪公主,台語童話新編(下集)(2021.10.5)

結局錄了好幾個版本,最後阿公選用小矮人戲份比較多的,有什麼端倪?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183c7dc3-32a8-47ce-81f3-c980ab8a4771
EP 19 國王的新衣-台語新編 (2022.3.11)

把虛榮跟迎合、真相與謊言、愚昧跟聰明,再做出翻轉:複雜的心思跟佈局,也可以是為了一個單純、沒有改變過的目的。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1dcdf6d0-d8d3-4300-b8f5-dabbaff8791e
EP 20 灰姑娘的台語童話(上集) (2022.3.29)

南瓜馬車、瀟灑王子、邪惡繼母、無能父親……,都比上看到一位灰撲撲不起眼的女孩找到無可取代的自我的過程。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4a7d6884-ab56-4f9c-9a59-27abd78b3196
EP 21 灰姑娘的台語童話(下集)(2022.4.13)

重新理解灰姑娘的故事為:由起初的自卑、蒙蔽,相互競爭,到轉化,最後超越。
https://player.soundon.fm/p/a51c3ff6-9c62-48d3-b349-94d8f7e40429/episodes/c12169a6-0122-40e8-b3e9-7c2a7e1df977


  1. 光目作品(個人系列):    那位越界的客人       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        防疫•發便當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2. 光目作品(合輯系列):  渡 ‧ 彼岸       「寄語」系列~長期開放投稿           Podcast節目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1 comment

光目 04-13-2022 - 11:15 上午

數千年來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流傳,版本難以盡數,約介於350~1500個版本之間,最早見於古希臘歷史學家Strabo(西元前64年–23年)的《地理學》 (Strabonis Rervm geographicarvm) 一書中所記載,希臘少女Rhodopis嫁給古埃及法老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中國唐朝段成式(803-863)所寫的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中,續集卷一〈支諾皋上〉也有記載秦漢前期的吳洞娶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的金履故事。
而現在人們熟悉的灰姑娘內容,是1812年《格林童話》的版本。院子裡的榛樹(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是灰姑娘親生母親的化身,西方童話中榛樹向來有表達反映情緒的能力,《哈利波特》裡榛樹也被拿來製作魔杖,可協助那些能夠掌控自己情感的主人發揮法力。
聽故事的人似乎都盼望鐘聲不要響起,讓魔法永遠持續。但魔法畢竟隨著鐘聲消失了,回到現實世界,感嘆沒有搖身一變的奇蹟。
但魔法就只能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華麗變身嗎?
灰姑娘與榛樹,告訴我們魔法也可以是逐漸感受到身旁溫柔陪伴的力量,幫助自己一點一滴發現蛻變的可能性。❤

Reply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