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呆仁(3)地方望族

by 明仁

我的阿公經營建材行,當時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但是集集老家是大宅院,在集集鎮的民生路上門牌從288號到302號都是我們的家,後面有大曬糓場、養雞場、養鴨場、豬圈,還有二間大倉庫。圍牆邊種了二棵蓮霧樹,一紅一白,還有一口終年水質清澈的水井,提供鄰近住戶取水用。後來才知道那些住戶住的房子也都是我們家的。

阿公很會理財,建材行以低價取得建材,後院的二間大倉庫都是存放建築用的木料,當時物資缺乏,大家都搶著要建材,價格很快就哄抬上去。阿公賺了錢就買地建房,建材都是用自家的。

在這個家裡,總住了七位兄弟、四個姊妹。大伯在水里經商,應該是當時水里的首富。大伯除了經營泰昌貨運和東星貨運,名下卡車至少有二十輛,其它生意也很成功,包括山上砍木材的林班地、幫人安排裝卸貨事宜,還幫人兑換支票。

其實爸爸他們七兄弟,都是「長」字輩的:三叔是鐵路局車站的站長,四叔是郵局的局長,五叔是水里鄉公所的職員,好像是財政課的課長。六叔、小叔還在讀書。


我愛爸爸,我爸爸排行第二。有時候會帶我去水里看大伯,看著進進出出的人很熱鬧,但有時候坐了半天也看不到阿伯。爸爸告訴我:「拿支票來和伯母換現金。伯母會賺差價,有時候換一張支票的差價,比爸爸一個月的薪水還多。」但是爸爸說:「我以當老師為榮。

爸爸從學校回家,不管做什麽事都帶著我,包括檢查水田的水、抓莱圃裡的蟲,只要看到爸爸,就會同時看到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會用他的大腳腳夾住我的小腳腳,告訴我:「這樣你的小腳腳就不會冷囉。」還摟著我,告訴胖胖的我:「認真的長大喔,將來當Boxing的選手!」

我更愛媽媽,當時家裡除了房子很多之外,還有水田、旱田、和山林,這些粗活就由媽媽負責打理,辛苦的媽媽起早趕晚的,像是停不了陀螺。

媽媽14歲時,外公外婆都不在了,媽媽是家裡的大姊,挑起理顧家的責任,看起來相當柔弱的媽媽不但管理好了唯一的家產:四分水田,還把二個弟弟、三個妹妹照顧得無微不至,內內外外打理得穩穩妥妥,赢得全村的讚許。當時阿公帶剛剛從台中一中畢業的爸爸來偷看「未來的媳婦」,爸爸很高興的同意了。

爸爸是當時有名的才子,台中一中主要是給日本人唸的,台灣人入學需經過嚴苛考驗,粥少僧多,再加上如果
沒有構上預定的水平,學校寧缺勿濫。爸爸是當年台中州唯一被錄取的學生,結果,才子選上了媽媽。結婚前媽媽把一家人照顧得很好,弟妹都上了學,讀到初中,媽媽自己卻没讀過書,連名字都不會寫。

爸爸和媽媽的婚禮轟動了一方。然而,媽媽踏入豪門的開始,也是噩夢的開始。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