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的內在相遇(10)恍若時光倒轉的品茶趣

by IPcreating

★圖文:在時間線上旅行的隱士-Petra 佩特拉。

透過朋友的告知,知道這特別的普洱茶品牌快二年了,雖然一直很想去品嚐,但總是只把它放在心上擱著。一直到前陣子,A朋友突然想試試這品牌的茶,剛好W朋友也上台北聚會,促成了這場奇妙的品茶會。

說起我與茶的緣份

從小就會和爸爸及長輩們在晚餐後,開始喝起老人茶。喝茶睡不著的咖啡因作祟,從來就沒出現在我生命中,總是能陪著長輩們喝了幾小時的茶,立刻就倒頭大睡;但咖啡卻是我避而遠之的飲品,第一次喝咖啡就昏睡,接著每次喝就是心悸。隨著台灣喝咖啡的人增多,咖啡的新鮮度也提升了許多,偶爾品咖啡就不造成我的困擾,但若是遇上豆子不新鮮,仍舊還是會出現心悸的狀況。

雖說,從小就喝老人茶,但其實我特不愛茶的茶澀感及高低起伏的調性,即使喝上一斤上萬的頂級茶,我想我也品不出它的美好,對我來說,高山茶和街頭品質優的搖搖茶相同,這麼說確實是種汙辱,卻是我個人的偏見。

2009年間,意外品嚐到老茶,其實這只是台灣人將當年度賣不完的茶葉,再次的每年、續年拿出來烘烤的熟茶。妙的是,我超愛這種調性平而無味的老茶感,同時也才發現,原來老茶屬於本草綱目中的一帖藥材。
而後,其實很少有喝茶的習慣,因此找茶的等事就擱著,再也沒提。

應著朋友的催促,終於有了機會,正式踏入真正老茶—普洱茶的領域。雲南地形極為多樣化,包括高原、山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等,山地約占84%,高原、丘陵約占10%,盆地、河谷約占6%。
生長在此的大葉種茶樹,因著如此險峻的地形,山谷與河谷交界的天地滋養,少有人煙的危害,使得這兒的茶樹擁有了上千年以上的優渥生存環境或說是時間的蘊釀,因此,我們才有機會品嚐這穿越時空而來的茶。

一進茶堂,在入席前還得拿起毛筆寫出自己的名字簽到。

看見毛筆極為興奮但也緊張,興奮的是,超愛練書法的我,最愛蒃書和隷書,最不愛寫楷書;緊張的是,從來就沒在別人面前寫書法,更何況早就荒廢幾十年的殘手。幸好,還hold得住,至少還看得懂寫的是啥名字。

一進門的書寫簽到處
(同行朋友提供)

品茶空間
清新的品茶空間
(同行朋友提供)

七、八層樓高的千年古樹爺爺
(同行朋友提供)


這次時間緊迫,只品嚐三種茶品,以下單就我個人感受作了記錄:

1. 「甘露」

入坐後,先品嚐了這道熬煮三天的甘露,顏色如同以往所知的普洱茶色調,喝起來像是中藥十全大補湯的藥湯,元氣大補的為我重新充電,同時又像是大清理般的梳理全身。它與中藥湯的不同,在於看似濃厚沉重的茶湯,喝起來的口感卻很清爽圓潤,沒有中藥湯那種一喝就立刻沖上來的氣感,取而代之的是温潤暖流的滋補。

接著,館長提到此時室內的冷氣温度為23度。

傻眼的讓我不可思議,以往冷氣只要低於27度,我就會不舒服,但這時的我,包括一起到訪的朋友,我們都覺得身體有種暖流在全身串流,是種身子暖起來的感受,但這股暖流不衝突也不帶有熱感。第一次體驗到這種茶品帶來的温潤感,也第一次感受到具有十全大補湯的茶品

色濃的甘露普洱茶
(同行朋友提供)

2. 「禪悅」

第一道的「甘露」只是暖身和開場,對於根本不懂普洱茶有那種分類和怎麼去品嚐的我們,面對著館長的提問,我們怎麼知該品什麼茶好啊?!

經驗老道的館長,應著我們對於「甘露」的回應,拿出了二款茶品,首先品的禪悅。

每次品茶時,都該為每款茶至少好好品上三回合,品茶時的三回茶裡都是不講話,只是靜靜的讓自己與這道茶好好的交流與溝通。我們這些生手,初來乍到,當然就沒有順著這三回合不說話的原則,但好好品茶這原則還是有的。

禪悅的茶葉聞起來濃厚,感覺穩重,如同泰山壓頂般的穩固,聞時感受到氣流在中脈/中柱間作用;見上茶湯本尊時,有股「表裡不一」及「被騙」的感受,茶葉聞來沉穩,但茶湯竟如此清淡,應該是我被它的外貌給矇住了,但喝來確實和聞到的感受相同。

第一回,一口喝下後,有種理智線硬是被剪下的感受,我心想,來之前早就把不必要的公私事都放下了,也調整好心情來了。怎麼這時竟然還可以有理智線再被剪斷的狀況呢? 看來這道茶真的力道超級十足,連我那深藏的清醒線也能找出來拔掉。

第二回,進入了與世隔絕的跨次元空間,如同初聞這品茶葉時帶給我的感受,是股讓你能安穩待在那個你所謂的安全場域,讓你放下所有不必要的思緒,此時你只是和自己在一起,只是關注與你自身相關的事件,外在的一切干擾全都跨越不了這場域,開始進入了禪定與平靜感。

同行的朋友說,他們在這時,幾乎要睡著了。

讓我想起了,每回練起Ashtanga my sore時的open prayer,唱起prayer的同時,就像是慢慢的走進了專屬於我的修練場,唱完時,就是完全進入這修練場域,誰也進不來,什麼也無法在此時干擾我,我只是愉悅的專注於我的my sore練習。

第三回,看似平靜,似睡非睡的狀態,意識從放鬆轉為專注與清晰,好似我進入催眠的四、五層的深度,既放鬆又專注,意識清晰的一絲一毫都逃不過我的內在,就像是催眠中的潛意識開始主導著這一切,帶領著我撥開那一層一層的浮雲,最終進入了我的藍天,進入冰山之下的那深層領域。

我想,同行的朋友在第二回時,那股要被打暈感,大概就是到了催眠的最底層—第六層狀態,一切都安好,回到了最初始的狀態。

「禪悅」的口感上,具有高山茶的高低起伏調性,但茶澀感卻遠不同高山茶,澀中在尾端回甘,調性上的起伏廻旋不如高山茶的魯莽,反而像是股柔柔的帶領我在上山下海中縈繞著。

品了三回,有種奇妙的口感,每一回我都仔細的檢視著,到底這是我的幻覺還是真有其事?

最終我問起了館長,為何每一口的最後都會有種海鹽的口感啊?館長說,茶生長的環境海拔夠高,品這些茶時,就會帶有海鹽味。這真的太奇妙了,但也不知到底在那海拔上,大自然施了什麼魔法,竟然能夠讓我在這茶湯中品出海鹽味!

禪悅的茶梗,濃郁膠質感
(同行朋友提供)

3. 「太極茶王」

茶葉聞起來有股濃郁花香調,比起禪悅的木質調,有極大的差別,這味道有種輕柔感,若「禪悅」是個男性,那麼「太極茶王」就是女性,但它的名字中卻有個王字,陰柔中帶剛,滴水能穿石,茶王二字就是名副其實。
當我看到茶湯時,又有股被擺了一道的感覺,怎麼這二道茶都這麼的騙人,或許是我印象中,覺得普洱茶就是濃色調的茶,因此,見著了茶色如高山茶的普洱茶色,就會有股打一拳的感受。

第一回,清柔且帶有飄飄然感,接著,好似真的我的內在與外在打起了太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太極的黑白二者之中仍有黑與白的存在,融為一體但又存在著個體,是一種柔和的舞動,但也如同太極推手式的二方過招,你來我往,就是種流動感。

先前在中體驗到的沉穩場域,這時場域從個人空間展開到四、五坪的寛敞空間,空間變得寛廣了,但人還是感受到平靜與穩定,只是這時的我不是禪定著,而是開始了動態靜心,好似我唱完Ashtanga的open prayer後,開始練my sore的狀態,舞動著我全身,開始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

第二回,似乎已完全進入了自我狀態,很習慣也很喜歡這種動態靜心感,確實這也是我比較習慣的靜心狀態,看似動態但卻處在靜態,越是舞動越是心靜。

第三回,有種忘記我到底在做什麼,早就忘我的只看見我自己,而忘卻了旁人還在,就是種忘我、沉浸在一種無的狀態。

「太極茶王」口感上,仍帶有高山茶的調性,但比起「禪悅」的調性,它的澀感更清柔與温和,同樣的那股尾韻也會帶有海鹽味,只是這道海鹽味是淡淡的若有似無,好似只是有灑鹽就好,不管到底吃不吃得出來;而「禪悅」的海鹽味卻是那種一定會讓你品得出來的肯定有鹽味,就如同它的穩重感就是如此的鮮明,你不知也不行,所以我說這二款茶,「禪悅」如同陽性的存在,而「太極茶王」則是陰性的化身。

100g的2015年份太極茶王
  • 託著小朋友的煩躁福氣,館長讓我們品嚐了火山岩水,而這奇妙的滋味,就待後續再寫篇文章來分享吧!

時間有限,品完「禪悅」與「太極茶王」後,副館長讓我們回頭品嚐了這二道茶的第一泡茶。

許多人說第一泡茶不能喝,它只是拿來當沖洗茶葉用的;而館長說,普洱茶靠的就是它裡頭的菌去培養出它的韻味與口感,重要關鍵就是那茶葉上頭的菌,理所當然第一泡就是菌種的大集合,也就是最精華之處

品完茶後,回頭品第一泡茶,除了是嚐嚐它的最初、最原始的滋味,感受它濃郁精華的韻味,竟然還有種「時光倒轉」的魔力。

當我喝下第一口的第一泡茶時,其實我根本來不及感受它的茶味,而是瞬間被拉回一入席的那一刻,那時,我有種時光重疊感,「到底?我是剛進來還是我已經坐很久了?到底,現在是剛開始?還是我們早就進行到最後了?」這就是第一泡茶湯的神奇魔力吧!

結束品茶後,館長還客氣的將我們來不及喝完的「甘露」分裝了三份讓我們帶走。

不習慣喝冷飲的我,硬是把熱水加進了「甘露」中,雖然茶湯是淡了點,卻也品嚐到了另一種滋味,原來「甘露」也有那淡淡的鹽味,這股鹽味和它的茶湯一樣,就是一種温潤的鹽感,不突出但又存在著。

暖著身的同時,腦子不斷的跑出了許多字句,只好動起身,寫下了這篇文記事。

茶的等級高與低、茶的價格昂貴與平價、茶的厲害與平庸,其實就是見人見智,更是種選擇,就如同人有千千萬萬種,好與壞都難斷定,總是難以一種評論來道盡。

內在與外在,高尚與低俗,都只是一種表現與呈現,選擇才是關鍵,與之共振就是同頻。

這次品的三款茶,同行的朋友都有各自的喜好,而我最愛的卻是那最不起眼的「甘露」,看似烏漆抹黑,卻深得我心,就是那種調性。

。平淡無奇。內斂無底。曖曖內含光。


大葉茶種的茶葉模樣

小份量的禪悅、為了盒裝而買的甘露、
神速抓一把未嚐先買的古樹紅茶


2 comments

Francine 09-01-2023 - 10:51 上午

Petra好會描寫!我也是自小跟著雙親喝茶,印象中家裡收藏了幾塊普洱茶餅,但雙親捨不得拿來泡,至今仍未有機會品嚐到 XD 看完Petra的分享,也想有機會跟著去感受普洱茶的魅力!

Reply
佩特拉 09-01-2023 - 1:16 下午

確實,大多時候,我們總是捨得花錢買來收藏,但似乎沒那勇氣去好好享受
好像是種買得起,但卻不認為自己有這資格享受
也就好比我們總在人生中不斷努力去精進或追尋,但內心卻不真實認為「我值得」
無時無刻,或是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時間「享受今日的美好」,其實就是在幫自己重新創造信念,也是一種簡單的享受生活方式
很期待你也能在生命中找到享受人生的方式,或許真的能從品茶開始,或許也能從那還未探索的普洱茶開始,找到很不同的人生滋味 「。慢。慢。」

Reply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