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尋寶之路渡.彼岸評論與推廣純真與世故並存於太空—李民中 by 光目 11-01-2023 written by 光目 11-01-2023 389圖:李民中,「心花綻放 如意吉祥」。油彩,畫布,2013,120公分 X 120公分。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eeminjonglove李民中(1961-)為臺灣當代美術發展史極具份量的藝術團體「悍圖社」成員之一,成軍於1998年的悍圖社,有「為畫發聲」的共同理念,同時又各自以油畫、雕塑、裝置、錄像等多元形式進行創作。為呈現畫家隨著歲月洗禮的創作生命轉折,本文從傳記、形式主義(formalism, Heinrich Wolfflin)、圖像比較等方式,觀察畫家在視覺藝術中點、線、面、空間、色彩、光線、形狀、肌里之差異,以深入瞭解形式風格及媒材使用技法。一、左手音樂,右手畫筆1960年代的台灣,經濟與政治正蓬勃發展,李民中出生於當時民生欣欣向榮的台北,父母從小就很支持他在藝術上的發展,母親是鋼琴老師,父親曾跟廖德政學畫,自幼就啟動繪畫與音樂的並行創作,開放的家庭氣氛給予李民中自由探索、遊戲般的好奇心。高中即將畢業之際,李民中開始想著自己應該要做什麼?1980年進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表面上李民中選擇了繪畫放下了提琴,實質上繪畫與音樂對他來說不是分離獨立的,他在畫紙上拆解、重組元素,製造新的融合與感受。1985李民中從文大美術系西畫組畢業,1987年台灣結束長達38年的戒嚴,在報禁、黨禁解除、開放大陸探親之際,李民中赴法國巴黎波薩藝術學院旁聽,接著於1990年入學巴黎第八大學的Art Plastic科系,主要是用電腦進行創作。李民中邊學習邊反思,學校體制是否適合自己?後來決定回台灣,結束在巴黎三年多的遊學。回到台灣後,李民中與一群中青輩藝術家以「悍圖」為會名,於1998年在台北創立「悍圖社」,這些藝術家們有著經歷戒嚴、解嚴、民主化、現代化的共同經驗,走過不同時代的轉變,宣示積極為「圖畫」發聲,崛起成為台灣非常重要的藝術團體。李民中也選擇進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研究所,學習如何把雜亂的發想做到最大程度的控制,時時調整自己閱讀、思考、創作的節奏。二、從生活碎片到微物烏托邦李民中擅長油畫,油畫顏料是以自然界的礦物、植物、動物為原料,如亞麻仁油、胡桃油、葵花籽油等,進行攪拌研磨形成的物質,由於含有油脂,色彩飽和度很高,能夠表現出深邃且豐富的色調,創造出不同光澤感。身為悍圖社創始成員之一,李民中在台灣當代藝術界裡風格獨樹一幟,1992年《看魚的貓》,畫面裡的空間跟物體不能夠被具體測量出大小,色彩並非捕捉自然光線,而是層層堆疊產生幻覺效果;把動物的形象做出斷裂、顛倒、重變化,為繪畫性(painterly)的表現形式,相對於線性(linear)的精確輪廓線,藝術家使用大量的解構跟移替,製造四竄的有機跟無機幾何圖形,乍看是活潑俏皮,但高彩度的配色、放肆的鋸齒狀線條、動物或驚恐或暴戾的眼睛,都給人一種「被監視」和「狩獵中」的危險狀態與失序感。 看魚的貓,1992,油彩,畫布 96 x 130 cm2000年以後李民中畫風有所轉變,他標誌性的遊戲性幾何符號依然交錯在畫面之中,但不再使用高反差色彩和散置的物件團塊,輪廓線轉趨模糊柔和,藉由圖形設計和色彩濃淡變化,開闢一個更具層次感的深度景觀(recession)。2006年的作品《被從小行星帶旅行過來的小隕石碎片輕輕砸到》用語彙引導觀者,半透明高彩度色調製造空間的錯置交疊,粉嫩色系散發浪漫情懷,當觀者看見裡面藏著小叮噹和無敵鐵金剛,瞬間把藝術家的象徵語言跟圖像連結起來。 被從小行星帶旅行過來的小隕石碎片輕輕砸到227x182cm,油畫,20062018年的《星際小怪獸》,油彩自然融合的細緻顏色變化營造相對清晰(relative clarity)的視覺氛圍,相近色彩雜而不亂,未知的空間裡漂浮無數粉色星球、雲朵,把星際經營成虛構的開放空間(open),底層並置的秩序感顯得精緻細微又高度和諧,即使是小怪獸尖銳的牙齒也溢動調皮逗趣,畫布故事如徜徉奇幻烏托邦,帶給人溫暖喜悅。 星際小怪獸 2018 油彩 畫布 50×60.5 cm 2018三、遊戲敘事vs 寫實批判「形式主義」把焦點放在對作品本身的細密分析,探討形式因素所呈現的美感效果,避免從歷史文本作過多詮釋,因此,我進一步從同樣被藝評家呂卿歸類於「意識的底層鑽流」的悍圖社藝術家連建興的油畫與李民中相比,[1]分析兩人在線條、比例、色彩等視覺要素所產生的情感效應。從下圖連建興的Arctic Elephant Roaming The Taipei Basin可看出,畫家運用油畫的不透明色及透明色,以絕對清晰(absolute clarity)的肌里、明確的輪廓線繪出北極象漫遊台北盆地的奇觀:寫實的企鵝、北極熊、長毛象、詭譎的雲彩、漂浮的冰川岩石、沒入海平面的台北地景及建築……超寫實的視覺風格蒙上灰暗的濁色,給予觀者對於全球暖化強烈震撼的省思。連建興跟李民中雖然都在創作裡堆疊多樣細節製造多重性(multiplicity),構築虛幻的時空場景,但兩人在色彩、線條、具象、抽象、幾何和動物圖案的象徵性上,皆有形式差異。連建興的畫面組合寫實與隱喻的元素,鋪排濃濃的危機意識與憂傷,精心雕琢一幅充滿想像力的超現實頹圮場景,強而有力地投射、針砭實際議題,即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所引發的生態與環境危機。 連建興 Arctic Elephant Roaming The Taipei Basin 2017 油彩 畫布 112 x 194 cm 四、純真與世故並存的世界每一位成熟的藝術家,都會歷經個體藝術生命的演進與突破,細看李民中不同年代的創作內容與形式,他的心境似乎越發柔軟飄逸。他與連建興的作品,雖然皆在虛構與真實之間製造錯視視角,引領觀者走入天馬行空的奇幻世界,然而在物換星移裡,李民中不是用一種強烈的批判態度看待周遭,而是用一種放鬆的遊戲去拼貼各式迷幻圖樣,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和配置裡,到處藏著驚喜。畫布變成時空的無限延展,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徜徉在充滿浮力的世界,把各種分岔衝突的微觀事物,以線條、色彩及構圖,融合成純真溫暖的平衡心境,流露出一股豐富跳躍,卻放鬆舒適的奇妙和諧,讓人感受到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粉嫩色、淡去邊緣線的構圖,並非對於殘酷現實的無知解讀,而是卸下《看魚的貓》裡的武裝警戒,用更彈性、幽默的童心去捕捉環境中形體與光影的轉瞬變化。 正如《星際小怪獸》裡菱形斑斕的眼睛,用純真的眼目笑看外界,擺脫形體、色彩、空間的拘束,多稜鏡般折射出天馬行空的穿越性。[1] 呂卿將悍圖社藝術家分為三條脈絡,包括「自我與社會」、「常民與歷史」、「意識的底層鑽流」,李民中被歸屬於第三種。進一步來說,「自我與社會」有楊茂林、陸先銘、郭維國、常陵、陳擎耀;「常民與歷史」有吳天章、唐唐發、鄧文貞、涂維政;「意識的底層鑽流」有連建興、楊仁明、李民中、賴新龍、朱書賢。呂卿(2020.1.22)台灣當代藝術的「悍圖」二十年。典藏。https://artouch.com/art-views/review/content-12109.html「渡.彼岸」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itinerary/5576/關於覺世代:https://gemsinstories.com/intro/覺世代 ‧ 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光目作品(個人系列): 那位越界的客人 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 防疫•發便當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光目作品(合輯系列): 渡 ‧ 彼岸 「寄語」系列~長期開放投稿 Podcast節目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相關 Heinrich Wolfflin形式主義分析悍圖社李民中藝術行動-評論與推廣連建興 0 comment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光目林祈昱,筆名光目,取自《地藏經》。誓願於百千萬億劫中,救護一切罪苦之事,祈願光目母者,為解脫菩薩是。 學經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畢、博士進修中。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計畫協調人、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助理管理師。現為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視盟X臺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踐室研究員。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