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練習曲

by Monica

關於「美」

你對美的想像是什麼?

是令人目眩神移的梵谷名畫「星夜」?
貝多芬恢弘澎湃的命運交響曲?
還是擺在故宮玻璃帷幕裡白地藍紋的青花瓷?
 
美,不是只存在畫廊裡,或是坐在展演廳裡聆聽音樂會才是美
 
傍晚天邊那一抹金光赤紅的晚霞,美嗎?
田邊灌溉溝渠裡銀鈴般的潺潺流水聲,美嗎?
冬日裡捧在手中質樸溫潤的手作陶杯,美嗎?
 
美,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俯拾即是!

究其原意,美學並非遙不可及。

「美學」(aesthetics)作為一門學科,是在十八世紀由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首次提出。aesthetics源自希臘文的αἰσθητικός (感受,英文aesthesia則為知覺之意),因此可以把它翻譯成「感覺學」。

我們身體有很多感官,可以看見事物、聽到聲音、聞到氣味、嚐到滋味、觸摸到不同質地的物品。我們的感官好像一種容器,當它空洞的時候是非常寂寞跟孤獨的狀態,可是如果它被充滿的時候會有飽滿、滿溢的快樂。

──蔣勳,「美的曙光」(2012)

美學是一種態度

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原來,是人類五種感官的活動構成了美學,而這也是我創作「五感練習曲」的核心概念。「五感練習曲」是關於好好生活的努力實踐,就從「食」開始學習。我認為「吃飯」不只是滿足「吃飽」這個功能性目的而已,無論是平日裡或是特殊情況為了鼓勵、安慰或慶祝所設定的料理內容,從食材的挑選、食器的搭配乃至於整個料理過程,必須是五感投入才能成就一桌風景並傳遞對與食者的愛。

「五感練習曲」由料理提案甜甜時光親臨現場三個部分組成,我想透過料理初心、烹煮手法、蒐羅生活器皿、親臨產地以及星級餐廳體驗等,分享自己致力於開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感官的飲食生活,營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


1 comment

光目 08-30-2021 - 3:42 下午

動物行為主要環繞著感覺和認知經驗,人類可以進一步把真實或想像的感覺經驗,經由語言、符號、藝術等表達出來。 自由調配這些要素的能力,是人類和其他生物間心智活動的差異之一。
此前大家所認識的 #Monica ,大多停留在她分享不孕症、人工生殖的起落心情,情緒像顆飽滿鼓漲的氣球。但其實,不孕症、人工生殖只是她生命經歷的一個部分,人並不會(也不應該)只執著於某一個糾結點,否則一直朝這個地方施加壓力,會有爆炸潰提的風險。
新推出的系列作品 #五感練習曲 ,讓大家看見Monica對於料理美學、生活感觸的體驗,她並從中找出了自己喜愛且持之以恆的情緒舒緩方式。 當下的感受與選擇的活動,會影響到體內的平衡;當發生情緒困境的時候,應該要尋求穩定身心節奏的方式。
#生活是一門平衡的藝術。
#應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是否已經有朋友發現,覺世代的創作者們,紛紛在自己的不同作品之間,找出了微妙的調節力與平衡感?

Reply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