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尋寶之路致磨難親人家庭相處致磨難(21)化癌為愛 by 光目 08-06-2025 written by 光目 08-06-2025 224置頂圖片:「昱米」長得好高,大豐收呢——謝謝每一位關心我的人。👉「致•磨難」——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aesthetics/341765/👉 點看上一篇:(20) 中醫調理、癌症微環境調整 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family/343378/覺世代 ‧ 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8月5日是回診看斷層掃瞄報告的日子,我跟先生難掩心中的緊張,準時到門診報到。一、奇遇宜主任的門診一向很多人,通常護理師會請下一位患者先進到隔壁的診間稍等。我進入隔壁診間的時候,有一位白袍的姐姐飄然出現,說:「祈昱,你好嗎?」我確定自己之前並沒有見過她,但她親切的笑容卻又如此熟悉,讓我不禁懷疑起自己的化療腦愈來愈不管用…….,似乎看出我的納悶,她接著說:「我是你爸爸的學生家長,X軒和X遠的媽媽,很感謝林老師把我兩個孩子的數學教得很好,尤其在他們叛逆期的時候還用心開導,他真的是一位很好的老師。」被她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7月4日我住院要做第六次化療的時候,有一位每次住院時都幫我確認藥品、流程、身體狀況的紅袍護理師,突然笑笑地跟我說:「我有一位同事蓉說,很感謝妳爸爸把她兩個孩子教得很好,甚至當他們叛逆時期的心靈導師…..,她還有提到妳媽媽以前是木柵高工的國文老師。」我很驚訝,爸爸長期的用心教學,在多年後讓我也與有榮焉。當我轉達這件事給爸爸的時候,爸爸很快就說他記得,是X軒和X遠的媽媽蓉護理師。沒想到今天蓉護理師本人現身了…….疑,該不會特地來關心我的吧?才這樣想著,蓉護理師說:「你媽媽生病的那段時間,我都有聽Gems in stories的Podcast喔 https://gemsinstories.com/podcast/,吳老師過世以後,我也有看林老師寫的《修身齊家書》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family/18922/,我覺得妳很厲害,把他們的故事呈現得這麼精彩。」聽到這些,我還來不及感動,蓉護理師說:「妳自己的身體也要好好照顧喔,在醫院看到妳資料的時候,我覺得很驚訝,不過不用太擔心,宜主任是婦癌的權威,刀開得很好,妳自己的心情也很重要,癌細胞最怕正能量了喔!」她親切又真誠的說著。此時,隔壁的宜主任叫我了,我謝過蓉護理師後快步走過去,也請先生進診間一起聽報告。宜主任說:「電腦斷層看起來沒有什麼太需要擔心的地方,不過要持續追蹤,主要是兩處:一是在骨盆腔的地方有淋巴液堆積,這是由於婦癌手術時需要清除圍繞在骨盆腔血管及腹主動脈週圍的淋巴結,淋巴液從切斷的淋巴管線端漏出並於局部堆積而形成淋巴囊腫,通常不會產生症狀也不會對身體的功能有損傷,身體會慢慢吸收,因此只要持續追蹤即可。二是在肺部的兩側各有一個很小的結節,顏色很淡,可能是在過往的歲月中被肺結核、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所感染,在肺部留下發炎的痕跡,亦即結疤組織,這個也是要持續追蹤。」我跟先生都開心的笑了,再確認一些問題之後,宜主任說:「好,那就約11月回診,到時候先抽血,回診當天看腫瘤指標,還有沖人工血管,也會再安排下一次的電腦斷層。」「好的,謝謝醫生、謝謝護理師。」我們起身正要推開門的時候,後面傳來一句響亮的聲音:「祈昱,bye bye。」我一回頭,是蓉護理師從隔壁診間探出頭對我爽朗地眨眼睛呢。二、放輕鬆談起就醫心路,相信每位癌友跟家屬都有很多話要說,經驗也有好有壞。在我頻繁進出醫院的這段時間,所遇到的醫師、護理人員、行政人員,都非常認真,對照醫護人員爆發離職潮的現場,他們為患者的付出與用心更值得敬佩。尤其我都是週末住院打化療,週末大夜班往往只有兩位護理師要顧所有病患,非常忙,而且只要稍微慢一些進病房,很容易就被患者或家屬抱怨,壓力真的很大。當然,病人本身也很不好受,我最辛苦的時候是從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化療跟放療同時作的時候,而且化放療結束後效果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我拉肚子的情況是七月底才改善,直到現在吃東西還是怕辣怕燙,頭頂光禿、沒有眉毛、眼睫毛,睡睡醒醒,容易疲倦。回想那段每天早上要漲膀胱去放療的日子,心情很緊繃,後來開始在心裡唱一首老歌:「有時候日子讓我很迷惑,為什麼天天這麼難過,常常有些危險的念頭,以為可以暫時解脫…….但是……放輕鬆、放輕鬆,其實每個人都會心痛,有時候、有時候,灑脫不會永遠出現在你的天空,放輕鬆、放輕鬆,其實每個人都會心痛,有時候、有時候,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寂寞。」對,放輕鬆,哼著哼著就催眠自己比較放鬆了。再講兩個有趣的插曲,恰好都發生在6月15號第五次化療的時候。當時放療已經啟動了,所以骨髓抑制的情況更明顯,我打藥以前白血球計數低空飛過,打藥隔天抽血,血色素、血小板都偏低,宜主任說為了安全起見,要輸完血後再回家。住院醫生來通知我這個消息後,護理師來抽血作檢測血型和比對,說:「你今天要比較晚才能出院喔。」我說:「沒關係啦,醫生也是為我好呀。」護理師突然眼睛一亮,說:「你能這樣想就對了!主任作的決定真的都是為病人著想,但有的病人或家屬就不能諒解,抱怨說為什麼那麼麻煩,耽誤他們出院的時間。」似乎講到心坎裡,護理師又說:「主任真的是又聰明又認真,我實在很佩服她,上次我姐姐來找我的時候剛好遇到主任,我就跟我姐姐說:『姐,你如果以後得癌症,可以找我們這位主任,她真的是位很好的醫生!』」我笑了出來:「你姐姐聽了不會傻眼嗎?你說她如果得癌症欸。」「不會啦!我們講話就是那麼直接~」護理師開朗的大笑。早上八點多,大夜班跟早班完成交班後,換早班護理師幫我進行輸血,輸血開始的最初15分鐘速度放比較慢,護理師密切進來觀察我的意識狀況和生命徵象,看有沒有出現如呼吸困難、皮膚搔癢、體溫升高、寒顫、起紅疹等輸血反應。我跟護理師說:「都還好耶,我只是很想睡而已。」輸完一袋250cc,再輸另一袋250 cc,護理師同樣密切觀察狀況,輸到11點出頭,我跟先生一起吃午餐,吃完飯剛好輸血完成,護理師幫我拔針以後說她去送單子,看書記來不來得及在12點以前讓我們辦出院,然後我就起身去刷牙。「扣扣」護理師推門進來,跟先生說單子已經送出去了,我從廁所走出來聽,護理師看到我突然一驚:「妳是在刷牙吼?」我點點頭,「怎麼了嗎?」她說:「我剛剛嚇一跳,想說你本來都沒事,怎麼突然口吐白沫?」哈哈哈,原來是誤會,大家笑成一團。「境隨心轉」,心做得了主,整個環境,人事、物質環境都跟著心轉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為自己塑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心隨境轉」,心做不了主,隨著外部環境飄來盪去、高高低低,那就永遠不得安寧。「境隨心轉」,不要「心隨境轉」,送給每一位正在奮戰的病友與家屬。三、癌症是個提醒癌症對我來說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是上天的提醒,用激烈的方式深刻提醒我,此後應該用正確健康的方式善待自己的身心以及身邊的人,如此才能感受生命的溫暖與多彩。而我所體會到的全面正確健康,又可以歸納為「進」(營養&飲食)、「出」(活動&排毒)、「靈」(提升&付出)三個面向:(一)「進」:營養&飲食我上一篇文章(👉 致.磨難(20)中醫調理、癌症微環境調整)推薦了兩本自己很受用的書,這裡列舉一些書中的重要觀念,不過還是很推薦大家自己把全部內容看完,會更融會貫通。至於對同一種食物有各家不同的見解,就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若能諮詢專業人員會更好。台中慈濟醫院中醫腫瘤科主任莊佳穎,《中西合療,抗癌逆轉勝》第十三章「癌症病人必禁發物」提到:很多病人來到診間都會問「可以吃什麼?」其實我覺得「不要吃什麼」還比較重要!尤其是有家族癌症病史的人很害怕自己也得到癌症,會來找中醫師調體質,問的還是「可以吃什麼?」我都會回答:調體質本來就是中醫師會做的事,該吃的藥方我已經開給你了,其實不需要再多吃什麼,因為你吃的東西絕對不會比我開的藥物效果更好,你要做的反而是要知道哪些東西不能吃。例如民間常說的「發物」就是容易誘發疾病的食物。什麼是發物?明朝之前發物常分散出現在「忌食」、「五禁」、「食禁」、「食忌」等概念中。也就是說,正常的人或即將可能得病的人,會因為吃到某種食物而誘發疾病;若已經生病的人,則會妨礙既有的疾病治療或讓病情加重,影響身體往康復的方向發展。哪些發物不能吃?也是要看個人體質。像是容易過敏的人,蝦、蟹等帶殼的海鮮就不能吃;若體質屬於火性,則是不能吃會讓人發熱的蔥、薑、花椒、牛肉、羊肉等食物。明代《本草綱目》提到「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清代《隨息居飲食譜》也提到:「鵝,動風發瘡;雞,多食生熱、動風;胡椒動火;黑大豆性滯壅氣;蕎麥發痼疾。」這些都是在典籍上有記載會發熱的食物,火性體質的人最好忌口。台灣人多痰濕體質,所以我都會跟癌症病人說,以後再也不能喝含糖飲料,因為糖是一種發物,會讓身體往痰濕發展;還有發酵過的,比如麵包和饅頭等麵粉製品;各種豆類製品;比較不好消化的糯米;很黏膩的肥肉;油炸及烤、炸、辣、煎的食物;乳製品包括奶酪等黏黏的食物都不要吃,以免加重痰濕。鼻咽癌、胰臟癌病人屬於比較寒濕體質,不能吃冷的東西,包括各式各樣的冰品、冷飲,以及梨子、大量的生菜等,但若以熟食為基礎,搭配少量生菜和水果是可以的;還有鹹菜、火腿、臘肉、香腸等醃製過的食物也不行,因為裡面有一些容易腐壞的物質。中醫一直強調不要吃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當然是有的!比如蝦蟹等甲殼類當中的蛋白質可能會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造成身體的壓力。還有像是酒精、蔥、蒜等刺激性比較強的發物,容易導致心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如果身體本來就有發炎反應,就會因此擴散,這就是我們中醫所說的「疔瘡走黃」。曾經得過癌症的人要避免再復發,這些發物一定要忌口;即使是一般人最好也要少吃。總之,高油、高脂、低纖維的飲食,以及喝酒、抽菸、吸二手菸等,都是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的致癌原因一定要避免。另外要提醒的是,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也潛藏致癌危機。例如,台灣人很愛使用糖、醋等各式各樣的調味,《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提出:「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腎氣不衡。」所以,為什麼很多台灣人有胃癌、大腸癌等脾胃方面的疾病以及長痘痘等濕熱的問題?其實都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營養一定要足夠!早期中醫稱癌症為「岩症」,因為癌症就好像土石流崩塌,大大小小的落石堆在山邊的混亂狀態。身體的氣血逆亂到很嚴重的程度,失衡到極致,呈現最偏差的狀態,就是癌症。臨床上有兩種方法來控制腫瘤,一種是針對腫瘤局部病變,用手術、放療、化療來祛除局部病變;另一種是整體策略,運用中藥、飲食調理等綜合措施,改善人體的整體狀態和環境,以期腫瘤和人體和平共處。但,癌症患者要怎麼吃,對身體最好?並不是某種食物很好就猛吃,或是一味不吃某種食物,而是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差異,陰陽盛衰搭配。一般人吃錯沒關係,但對於生病的人來說,氣血緩衝能力低,食物偏性會放大,讓身體更失衡。很多人都有這個迷思,認為罹癌是體內有很多毒素,其實主要是身體免疫力失調,沒有抵抗力,才會讓癌細胞一直生長。所以,抗癌一定要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幫助自己的免疫系統可以正常運作,戰勝癌細胞。安泰如康學院蔡松彥院長,《心轉,病自癒》建議的健康餐盤:(二)「出」:活動&排毒我學生時期還滿愛運動的,從國小到大學參加過很多校隊:田徑隊、跳繩隊、拔河隊、籃球隊,碩士班偶爾會去健身房,但博士班以後就幾乎沒有規律運動了,甚至過著不太健康的生活。這次生病讓我重新認識運動的重要性,而且非常巧的,還讓我搭上了世界壯年運動會八人制拔河女子組 35+的銀牌。去年(2024)年底,景美女高的學姐跟同學詢問要不要組隊參加2025年5月份的世壯運,這個提議讓我瞬間萌生16歲青春正盛的衝動與嚮往,於是點頭答應。沒想到只跟著團練了一次,今年1月就我被檢查出罹患癌症。當時百感交集又壓抑的心情,寫成了這篇文章👉「CMOB」參賽世壯運女子組室內拔河35+ 接下來的幾個月,隊友們緊鑼密鼓的自我訓練、回景女借場地團練,而我的醫療戰場也如火如荼地展開:開刀、化療、放療,看著照片和影片裡隊友的隊形愈來愈整齊,一方面很替大家開心,然而對照我不斷流失的體力與精神,不只沒辦法比賽、都沒辦法去看大家團練,到後來連群組的對話都看不了也跟不上了,覺得很洩氣。感謝隊友一直沒有拋下我,三不五時tag我,佩學姐還幫我領選手證、選手包作紀念,蘇小智寄過來的花蓮放牧雞蛋像農場裡的一樣多,每顆紅殼蛋都光澤飽滿,跟我的光頭相映成趣。5月18日是比賽的日子,我在線上幫隊友加油,當他們拿到銀牌的時候,立刻傳了下面那張圖片給我,說我也有一份,我當時驚訝的問:「光頭王也有嗎?」隊友:「當然,我們是一個Team!」我感動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隊友還先幫我保護好、送去刻名字。同隊一心,雖然這段時間我跟隊友們的賽道不同,但運動員的毅力已經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在每一個精疲力盡的時刻,總會有吶喊聲在耳邊揚起,讓我的心理與肌肉繼續堅持下去。下面這段影片是隊上第一熱血人平平作的,他已經喊聲2027年要去關西拿金牌。摸摸我的人工血管,就算療程結束,人工血管也還要再裝兩年,負重跟活動角度都有限制……….嗯,不能比賽沒關係,到時還是可以去關西 ^^ 話說回來,癌症病人因為身體組織的修復耗損大量能量,疲倦感揮之不去,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經常會建議除了夜間充分睡眠、日間適當休息之外,在安全的前提之下,也要適度運動。例如慢走、散步或伸展操可減輕疲倦感,每天可先做幾分鐘的運動或是散步,然後視體力許可調整頻率與時間。此外,也很推薦善加利用「台灣癌症資源網」的知識、課程及活動,病友必須掌握「適度運動的原則」,根據每天身體狀況安排合適的運動強度與進度,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出現突然斷電的紅旗現象,以免發生危險!「台灣癌症資源網」 https://www.crm.org.tw/點看更多衛教知識:透過「說話」評估適合的運動強度 (RPE 自覺量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3yt9hVlOo)癌因性疲憊 https://ihealth.vghtpe.gov.tw/media/1220、 https://www.taipeichengchi.com.tw/newspage.php?id=15我自己幾乎每天都會在跑步機上面走路,加上做一些伸展操及按摩穴道;此外,黛熹老師有介紹我練「猿猴式超慢跑」,是一種原地跑步、腳尖不離地的低衝擊運動,利用按壓腳底的湧泉穴讓身體熱血湧動修復細胞還陽,我一開始做不到5分鐘,現在慢慢練習增加時間:猿猴式超慢跑:https://www.facebook.com/reel/1153326849587267https://www.facebook.com/reel/1661606591156315?locale=zh_TWhttps://www.facebook.com/reel/1781967552665925https://vocus.cc/article/683f902cfd89780001294102(三)「靈」:提升&付出時間的久暫是相對的。當我受副作用所苦纏綿病床時,分秒度日如年;當癌症短短幾年內帶走了我的母親、叔叔,轉頭向我襲來時,恐懼如同颶風。耕耘與收穫是漫長的。當父親為學生盡心付出時,家中的子女不曉得他在忙些什麼;當子女成人,經由他人口中認識的父親德行令人感佩,才曉得他早年的耕耘是在為後代積福,受他照顧的人們在關鍵時刻拉我一把。利他與利己是合一的。當我四年多前因為胰臟癌復發的母親辭去台經院工作,開始做覺世代紀錄父母故事時,我以為是了他人;當我今年1月確診子宮內膜癌,整個治療的過程能夠比其它人更靜心,才知道原來自己也救了自己。母親離世以後,我每次聽王菲的「如願」都會紅了眼眶(https://reurl.cc/XQmWqg);生病以後,聽到「世界贈與我的」會全身發抖(https://reurl.cc/VW4E4y):「世界贈予我蟲鳴,也贈予我雷霆,贈我彎彎一枚月,也贈予我晚星。贈我一場病,又慢慢痊癒搖風鈴,贈我一場空,又漸漸填滿真感情」。昨天(8月5日)我才從診間出來,就收到嬸嬸來訊,問我隔天在家嗎?今天這篇文章寫到一半時,嬸嬸來電說她到了我家巷口,戴上帽子快步出去,看見嬸嬸從大甲帶來好多原型食物以及她自己炒的小魚乾。叔叔走得太快,嬸嬸滿頭白髮難掩悲傷,卻仍然堅強笑著,叮嚀我要好好照顧身體,接著她就趕去找我爸爸,辦理叔叔離世後的瑣碎事宜。剎那間離去的人、活著的人、健康的、生病的、老的、少的,都聚集在意味深長的行動及三言兩語裡,然後濃縮在我的筆下。生病時的我體力不濟、意志力脆弱,但從3月確定要做化放療以來,也努力以平均一週一篇的速度,累計了21篇文章,紀錄我這個小人物的真實抗癌故事,接下來我會再找時間從頭校對編輯,然後出版電子書、紙本書,供人免費下載及索取,也會在不同場合分享經驗,並將心得寫成後記或番外篇,祈願世間人不要受這種苦,祈願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幫助。時間、耕耘、利他,是沉默卻有力的,如同涓滴細絲,微小而無漏,點點滴滴必定反饋。難是難在如何在看似沒有收穫、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的情況下,還能耐得住性子堅持下去?深深吸一口氣,或許四年多前當我誦《地藏經》到一半,突然腦海電光石火,跪下來發願要效法光目女,並以此為筆名作覺世代時,就註定了這是一條不可能輕鬆,但也不容退縮反悔的道路。此刻想起母親曾經在病房中對我說過一句短短卻充滿力量的話,正可作為《致.磨難》系列的完美結語:「阿妞,做好本分,就是本事」——我的母親。【回向文】台灣平均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子宮體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第十名、女性癌症第五名。弟子林祈昱祈求三寶加被,願將本系列所修全部功德,回向給癌症病患及家屬,祈請佛菩薩慈悲作主,助其從煩惱中解脫,令業障消除,元神光彩,平安吉祥,共成菩提大道。【正文完】👉「致•磨難」——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aesthetics/341765/👉 點看上一篇:(20) 中醫調理、癌症微環境調整 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family/343378/👉 點看下一篇【後記】萌髮 https://gemsinstories.com/itinerary/343551/創作者「光目」:https://gemsinstories.com/creators/agny/覺世代 ‧ 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 世狀運中西醫合療治癌五維一心+主流醫學八人制拔河女子組 35+化放療副作用台灣癌症資源網境隨心轉子宮內膜樣癌淋巴囊腫猿猴式超慢跑癌友運動癌症微環境調整癌症營養癌症追蹤肺結節莊佳穎蔡松彥預防復發 0 comment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光目林祈昱,筆名光目,取自《地藏經》。誓願於百千萬億劫中,救護一切罪苦之事,祈願光目母者,為解脫菩薩是。 學經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畢、博士進修中。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計畫協調人、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助理管理師。現為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視盟X臺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踐室研究員。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