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彼岸:「本來面目」之感悟

by 光目

「本來面目」(2020)是聖嚴法師(1929~2009)的紀錄片,結合了動畫、紀實影像、人物訪談。

聖嚴法師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他只願做好一個和尚,卻一生顛沛流離,飽嚐戰亂、信仰危機、現實起落,足跡踏遍國際。他亦步亦趨地踏實履行「只願做好一個和尚的本來面目」,而成就出一位偉大的宗教家、哲學家、文學博士、創業家。

這部紀錄片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本文節錄一些讓我備受感悟的內容,並書寫若干心得。全片在YouTube就可以高清觀看,推薦給所有朋友們。

放下成見、放下知識障、放下自以為是的理解,靜心觀看,將會對您很有啟發。

張保康出生於1929年兵慌馬亂的中國,時值軍閥混戰、第一次國共內戰、列強侵略,天災人禍使百姓民不聊生。因家境貧窮,14歲於江蘇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戒名常進。

經歷了近代史上最為混亂痛苦的歲月,戰爭讓人的尊嚴、佛教的尊嚴都跌落谷底。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常進還俗加入軍隊,取官章名張採薇,隨中華民國軍隊抵臺。到了台灣以後,發現佛法依然非常衰微。

「誤解佛法的人那麼多。」

國共內戰時期,佛教被驅逐到山林裡、被知識份子歧視、老百姓普遍認為替喪家誦經就是出家人的工作,神鬼不分變成民間信仰。宗教淪為寺院賺錢的工具,出家人趕呀跑呀,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降價、擴大服務地區,甚至用海洛因提神。佛教尊嚴蕩然無存,信仰奄奄一息。

張採薇感嘆真正瞭解佛教的人太少,以「醒世將軍」為筆名為佛法辯護,文辭犀利鋒芒畢露。1959年退伍二度出家,依東初禪師(傳承自禪宗的曹洞宗、臨濟宗兩系法門),得法號「慧空聖嚴」。1961年到高雄縣美濃山上,整整閉關六年修持佛經、戒律。

照片來源:「本來面目」官方網頁:https://www.shengyen.org.tw/movie/

處在台灣戒嚴時期,即使有許多改革佛教的理想,卻只能做、不能說。南亭長老勸誡聖嚴法師,批評是沒有用的,只有自己站起來才有用。「只有放下醒世將軍善惡分明的激憤,那通往釋聖嚴本來面目的道路,才有可能在燈火闌珊處一點一滴的顯現。」1969年聖嚴法師前往日本接受現代學術的洗禮,於立正大學佛教學部求學七年,取得碩博士學位。

師父東初禪師勉勵聖嚴法師:
你應該作個宗教家,而不要僅僅作個宗教學者。
宗教學者很多,而宗教家必須具備宗教學者的基礎。」

當時台灣政府正在積極招攬海外的青年歸國服務,但台灣社會世故,認為佛教對於現實生活沒有實際幫助。從一位宗教家的本心來看,世俗的學位跟名利算什麼?聖嚴法師在觀音聖像前痛哭一場,放下名位、知識障,1976年,年近五十歲時前往美國弘法講學。

我一生窮困但是從未潦倒,一生不向現實環境低頭。
但為求法與宏化,願向一切眾生行乞。
信心與道心是從堅苦,乃至絕境中生起。

當聖嚴法師見到當年捐贈學費給自己的恩人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時,忍不住失態熱淚盈眶:「我這一生走過來,都是被壓制的、被打擊的、被拖後腿的;逆增上緣比較多,順緣比較少。沈老居士就是在我生命中的一種溫暖、一種陽光。」


1977年師父東初禪師圓寂,聖嚴法師奉遺命承繼道場,開始了其後三十年在美國、台灣越洋奔波,兩地兼顧的日子,聖嚴法師把在美國帶禪修的教學經驗,帶回來給台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接引新時代的信眾、培養新時代的僧侶。放下身為師父的身段,真誠走入每個人的心房,1989年因緣俱足,開創法鼓山的道場。

「創業者存在最大的意義是去創造一個環境,他們是叛逆者、trouble maker跟dreamer,企圖要把方型的東西裝到圓的容器裡,想要去改變世界。師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聖嚴法師的信徒段鍾沂(台灣滾石國際音樂董事長)回憶說。

聖嚴法師開創法鼓山,以「心靈環保」為主張,如果人們的『心靈』清潔,則物質環境不會受到污染。」而這場洗滌心靈、洗滌環境的運動,就從回歸「本來面目」開始


你認為佛法離生活很遙遠、對於現實沒有實際幫助嗎?

恰恰相反。

你是否跟許多人一樣,正被混沌憂煩痛苦纏繞、害怕疾病跟死亡近身?發現了嗎,不管生在動盪的過去、還是富裕的現代,憂鬱跟焦慮依然揮之不去。

然而,你是不是也跟多數人一樣,都忘了所有的憂煩痛苦恐懼,皆從人心而起。

佛法教人離苦,關懷永恆的生命,可惜「瞭解佛法的人那麼少,誤解佛法的人卻那麼多。」

試問,如果事先知道這是一部佛教電影,你是不是就心生抗拒?如果得知本片得到很多國際影展的肯定,你是不是就相當好奇?

所以啊,執著自我的成見,是人們通往智慧的路上,最巨大的障礙。

「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念經、禮佛拜懺、拓展慈善事業。其實,最直接的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意念,做一個有智慧、有慈悲的人。而通過任何方法,達成這個目的的過程,就是修行。」聖嚴法師說。


聖嚴法師七十年不曾休止的追尋。貫徹始終做好一個和尚的本來面目。

「我們的本來面目是誰?建築物是樸實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而生活、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乾乾淨淨的,這就是禪宗的精神。」

聖嚴法師說,我個人很平凡渺小,但出生在一個偉大卓越的時代,水澇荒旱、連年戰爭,在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就見到了生命的無常和環境的脆弱。除了信賴冥冥之中鬼神的保佑,沒有任何安全的保障。所謂生靈塗炭、水深火熱﹑屍橫遍野、流離失所,不是從書本上看到的,是親身經歷過來的。14歲上山出家那一年,體會到人生的無奈和生命的虛幻,經歷過的那些景象,迄今記憶猶新,彷彿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我對於所受的災難沒有怨天尤人,倒是抱著感恩的心,苦難變成了我生命中的營養。

生命的目標,需要有一個大的方向,來作為自己永恆的歸宿。要把自己的所有,都希望能夠分享給其它一切人或眾生。同時繼續發願,永遠無止盡的。能夠建立這樣的目標,人生不管短或長,都是非常有尊嚴的

生命若無尊嚴,何喜之有?

死亡若有尊嚴,又何必悲哀?

——聖嚴法師法語

獻給在人生道路上追尋意義的你。

願你發現生命的本來面目。



  1. 光目作品(個人系列):    那位越界的客人       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        防疫•發便當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2. 光目作品(合輯系列):  渡 ‧ 彼岸       「寄語」系列~長期開放投稿           Podcast節目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