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我 (8) 更進一步

by Monica

生活模式的重要轉變

結婚六年後,我跟先生離開我的故鄉,再度搬回我們求學、戀愛、工作的都市 ─ 台北
同時我也業順利取得博士學位

趁著工作與生活的重要轉變時刻,我們臨時起意安排了一趟奧地利與匈牙利的自助旅行。

還記得我們在一個星期內選定地點、買好機票、上網租車、預訂飯店,這期間還有個插曲是新北八里的八仙樂園發生塵爆事件,大量燒燙傷病患送往北市各大醫院,先生第一時間看著電視新聞報導,緊皺眉頭說:糟糕,太多傷患需要緊急開刀,醫院人力無法應付。

大概是本於其職業的責任感,當時的他才剛離開醫院體系,但他仍拿起電話跟醫院聯繫,自願無償地加入開刀的行列,讓開刀房有足夠的醫師能24小時不停歇的調度運作。

當時他問我:可以嗎? 我當然全力支持他。

答應他就意味著我必須一個人埋首在二十幾個搬家紙箱中,將所有物品拆箱歸位,還要不時地確認電子信箱所有關於旅行的訂房、訂票等等訊息,同時也要整理打包出國的行李。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我們出發了,在飛往維也納的14個小時航程中,我們倆在機上熟睡了將近十個小時,兩人都累翻了。

那將近一個月的旅行,至今仍回味無窮!我們完全放空、完全融入當生活,讚嘆著眼前的美景,不時仰頭迎著陽光露出大大的笑容。晨間與傍晚走在湖邊,手牽手並大口大口的深呼吸,頓時把過去六年所有的不順遂甩到九霄雲外。

準備好再度出擊

回國後,先生到新的工作單位就職,在我們剛剛安頓好生活時,我再度做出人工生殖的決定。當然,這又是我單方面的決定。因為,我的人生再次因努力而成功地取得博士學位,但「生小孩」這件事是我未竟的課題阿!現在終於能專心一志為這件事而努力。

這次我決定進一步採取試管嬰兒的療程,雖然先生再三勸說這會比上次更辛苦,但我仍堅持,而且這一回不用兩人分隔兩地,他能在身邊陪著我進行療程,他也只好答應。

說也奇怪,明明就是自己做的決定,但一進入療程我整個人的情緒又開始起變化。

  • 每天的針劑注射,我堅持自己來,完全不讓先生幫忙,當然他會在旁邊陪著,我總是一針打下,然後整晚臭臉給他看。偶爾不小心打到血管,注射時不會發現,但注射完畢,血隨著針拔起,在肚皮上流成一條紅絲線。他看著心疼,我心想著:你好好看著,我所做的努力。
  • 每隔一天就得到醫院抽血驗數值,加上陰道超音波,雙管齊下掌握卵子的數量與成長速度。雖然抽血並不是太痛,但是每天晚上注射、每隔一天抽血,針刺的頻率之高讓我產生恐懼感,已經不是痛不痛的問題,是心理的問題。然而,最難熬的是陰道超音波,陰道無庸置疑是女性最私密之處,卻要在每次的檢查中,展開雙腿晾在檢查檯上,等候醫師一檯檢查過一檯。輪到自己的時候,明明是極度害羞卻要故做鎮定,腦中不斷跟自己說:醫生看多了自己不用太在意。事實上,醫生是看很多了沒錯,但我的私密處還是我最私密之處,與他看了多少無關阿!每次檢查時我總是羞愧感爬滿全身,雞皮疙瘩久久無法退去。這不是儀器探頭闖進私密處痛不痛的問題,是心理的問題。陪著我去醫院的他,動輒得咎。
  • 等到卵子成熟,要進開刀房取卵。這是我第一次進開刀房,第一次全身麻醉。手術前一天晚上我幾乎失眠,因為我害怕,對於全身麻醉後的狀態感到恐懼,無法想像一個人在注射麻醉劑後完全失去意識的情況。

軟弱與距離

當天清晨進開刀房。對於開刀房的一切他是熟悉的,但不表示他不會擔心我,畢竟任何醫療行為都有風險,麻醉也不例外。然而我還是一慣酷酷的表情,但身體卻很誠實不自覺地發抖。

他按著我的手說:我會等你出來。

躺在冷冰冰的手術檯上,手術服被往上撩到橫膈膜的位置,袒露出私密處靜候醫生執行取卵。當護士為我戴上氧氣面罩,我感覺到手腕血管一陣冰涼,麻醉劑已經從靜脈注射,不到十秒鐘的時間眼前大圓盤手術燈扭曲變形旋即進入麻醉狀態。

不知道這個狀態持續了多久,突然我聽見窸窸窣窣的聲音、走動的腳步聲,聲音很遠很模糊,漸漸地清晰,然後我睜開重重的眼皮,看見他就在我眼前。已經在恢復室,我是醒了但還不清醒,身體好像被繩子綁住一般很重不太能動,講話就像電影慢動作播放一樣,我說:好~冷。他幫我把棉被拉到脖子,雙手重重地按壓棉被,彷彿是想把棉被按入我的身體一般,如果可以他大概是想緊緊抱著我,讓我覺得溫暖,但他不敢。

只是一直對我說:好了,已經好了。


1 comment

光目 11-25-2021 - 6:54 下午

加拿大溫哥華經濟學院(Vancouver School of Economics in Canada)的Shawn Grover和John Helliwell使用英國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BHPS) 的調查數據,分析出 #與伴侶成為最好朋友的人,會在生活與婚姻中獲得最大的幸福感。
友誼的存在,還可以解釋為什麼 #未婚的伴侶,也會感受到婚姻能帶來的大部分幸福感受。【資料來源:Grover, S. Helliwell, J.F. (2017). How’s life at home? New evidence on marriage and the set point for happines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你的另一半同時也是最好的朋友嗎?
如果 是 的話,恭喜你的幸運!
如果 不是,也沒什麼關係。畢竟把愛情、婚姻、友誼都投注在同一個人身上,緊密但又乘載巨大壓力,未必雙方都能夠負擔。
#我還是我 (8),男主角終於登場了。在人工生殖的路上,另一半扮演什麼角色? Monica 放下個人執著、不再堅持孤軍奮鬥了嗎?
本週關鍵字:#朋友

Reply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