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尋寶之路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35)終歸大海作波濤 by 光目 04-05-2023 written by 光目 04-05-2023 1.2K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瀑布聯句》。香嚴閒禪師、唐宣宗李忱。👉點看上一篇: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34)千巖萬壑不辭勞一、友誼「老林,請節哀……我知道我什麼都不能做,但就是給你一點點善念…。」「I just learned about the sad news. I am sorry for the lost of your mother. 請照顧好自己,要多保重。」「我最近看了好多覺世代的文字…會慢慢閱讀,勇敢聆聽,默默幫你加油,吳老師/林老師,一定以你為傲(我也是)。」2月2日凌晨,我在FB出了一張母親的照片,簡短說了母親過世的消息之後(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43176287827923&set=a.343126368012930¬if_id=1675296460850262¬if_t=feedback_reaction_generic&ref=notif),我就很少再上臉書了。這兩年我已經學會不被fb動輒跳出來的通知左右自己的思緒跟行為,更何況當時我的心情很亂,加上要忙碌的事情排山倒海而來,也無暇察看。由於家人之間的聯繫都是靠line群組,所以那幾天只有Line可以找到我。最前面的幾段文字,是來自Elaine (張倚蘭(雲朗觀光、君品酒店))、Julie 姊妹,坦白說,雖然我非常感謝他們在百忙之中的關心,但那段時間每則跳出來的慰問訊息,都給我一種突然吸不到空氣,不知道該怎麼回覆的窒息感。就在我盯著手機螢幕發楞的時候,又傳來一則:「以下是母親要與妳分享的:『祈昱,得知你母親往生的事情,已請求仁波切慈悲為你母親祝福,寄上我自己錄音的綠度母心咒,希望陪伴你在這一段辛苦的日子裡,能有片刻平靜的心情。如果有什麼我能做的,請你告訴Elaine或Julie。』」然後傳來張媽媽唱誦的綠度母心咒音訊,還有一張綠度母的佛畫像: 據《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看到娑婆世界受苦的眾生,而流出的慈悲眼淚,發願以女性的外表救度眾生所化現的女相菩薩,「度母」也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有很多化身,包括「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均是觀世音菩薩化身。而「綠度母」則是所有「度母」的本尊,猶如慈母般憐憫著娑婆世界受苦的眾生,救度婦女、兒童、眾生脫離苦難,能救人於蛇難、獅難、象難、非人難、賊難、水災、牢獄之災等,還可以把人的「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中的「疑」轉成智慧,斷除「疑惑」產生的煩惱痛苦。「疑,張媽媽…….?」我的內心難掩驚訝激動,時間一下子被拉回國中到Elaine家玩的場景……,那時候我們最常聊的就是武俠小說,還各自寫小說、畫插圖,在半夜偷偷打電話講進度…..,十幾歲的孩子,對朋友只有真摯,對未來充滿熱情,經常搞得張媽媽又好氣又好笑。國中生不懂得什麼是社會差距,是學校裡的大人告訴我:「你們不一樣。」真的不一樣嗎?到了40歲的現在,明白不同人群的背景、資源、專長確實不一樣;但就各自的境遇和人生取捨、以及相應所負擔起的責任來講,也沒有什麼不一樣。猶記國中生的我們,信誓旦旦以後要把小說寫完、要打造一個沒有框架跟界線,單純而自由的學園,不畏世俗眼光和現實束縛,讓童真的心靈飛高高。如今,這個兒時「幼稚的幻想」,似乎在覺世代慢慢成形。是因為容納群體的不一樣,而能成就一個相同的想望。更沒有想到的,是張媽媽對我的關心依舊一樣…..「我媽媽問,要不要參加佛光山每個星期在台北道場的金剛超薦法會?」訊息又跳出來了,接著傳來一段張媽媽的音訊: 原來張媽媽已經默默替母親做了三次嗎….?我難以想像這是何等恩情。眼眶熱熱的。我似乎在失去了母親之後,接收到了世界上更廣闊的母愛。二、課堂推開門,父親坐在客廳沙發上,手機傳出吵雜的多人交談,裡面夾雜一個講不出來是誰但又相當熟悉的女聲。「爸,你在聽什麼?」「這是1996年4月30日,學生錄媽媽在課堂上課的聲音。」「蛤??」我滿頭霧水。爸爸:「這是媽媽的同事滕春麗老師傳過來的」,他邊說邊點開訊息:「這是惠惠老師30年前上課時的錄音。當時學生即將畢業,為留紀念錄了幾位喜歡的老師上課。因年代久遠,很多都發霉無法使用,所幸惠惠老師的錄音保留了下來,傳給惠惠家人留念。」「!!………………」最近讓我吃驚的事情很多,又出現了一樁當下反應不及的消息,於是訥訥地說:「爸,你轉傳給我,我回去再找時間聽聽看……..。」就某種程度上來講,我沒有人們想像的那般勇敢。這段錄音我遲遲沒有勇氣點開,就如同其它十幾段母親的音訊一樣,每當要點開那個資料夾做Podcast的後製,內心就酸酸痛痛的,滑鼠不自覺滑開。沒有任何人知道,每一段跟教育家爸媽對談的原始音訊都太真實,有他們拉開椅子坐下來的金屬敲擊聲、隔壁車庫鐵捲門上下捲動的嘎嘎作響;有母親或父親喝水不小心嗆到的咳嗽聲、錄到一半說想要去洗手間的道歉聲…..,無論什麼時候聽到,我都被用力拋回那個鮮明交疊的時空裡,看見母親在不同畫面中的不同相貌:光禿的頭頂、腫脹的四肢,疲倦的笑臉、慈愛的表情…..,我內心薄嫩的新傷被狠很戳開,疼得凹起肩膀。甚至更之前,父母的愛犬長毛臘腸伊凡也跟著我們一起錄音,他會在旁邊走來走去,爪子在磁磚上磨擦,喉嚨發出該該該的叫聲……..。當時我對各種雜音感到無比煩躁,然而對照現在吳老師、伊凡已不復在身旁,此情此景竟如此惆悵,而我們總是在失去了以後才明白,曾經擁有的相聚時光是最大的奢侈……。做了好幾次深呼吸,終於點開了1996年的音訊,應該是滕春麗老師或當時的學生幫忙把錄音帶的內容放出來再錄成mp3的,音質沙沙作響很有年代感。1996年,45歲的母親在教秦朝的宰相李斯(西元前284-208)的《諫逐客書》,盛年的母親聲音聽起來好稚氣陌生,她請同學們站起來念課文,然後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再逐一講解文句,還跟同學們開玩笑、祝福即將畢業的他們鵬程萬里:失去是否只能意味著遺憾?在母親離開了以後,這段錄音橫空出世,教書時的母親彷彿是一個我沒有見識過的個體,如果沒有這段音訊,我或許此生都沒有機會深刻領略到:生命是個上下無限延展、色澤變幻萬端的多稜鏡。 三、喜愛「你確定嗎?」真人版江士泓又再問了一次,很擔心我在意氣用事。「確定。」我說。他說:「你如果很喜歡的話,也不一定要賣呀。」「我本來就想賣了。」此言乃發自肺腑,2022年10月1日我發了一篇👉「渡.彼岸:斷捨離「心愛」之物」,賣掉Vespa的感悟是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其實在那個時候,我就有想到下一件要捨掉的心愛之物,就是我的汽車。我很喜歡車,而且喜歡特定的品牌跟款式:機車是偉士牌,汽車是BMW,都要是白色的。以前工作的樂趣是看著薪水規劃自己的年度目標:什麼時候換車、什麼時候買新車,幾年內也逐步達成了。在買到小跑車以後難掩興奮,但是在公司要低調一點,所以特地跟當時在對面大樓工作的好朋友租了他們那邊的地下停車位,每天早上六點就開車上班,享受汽車為駕駛人設計的駕馭感,以及加速時後輪驅動的貼背感。賺愈多麻煩事愈多,要花更多心思精力去處理政治問題與人情世故。本來我還會盡量抽空在假日帶父母、伊凡出去兜風,但漸漸的,我假日整天都在回line,別人跟我講話時也心不在焉,聽而不聞。下班時間愈來愈不固定。好幾次都是在收到訊息或email以後,就臨時急急忙忙取消跟家人朋友的約會,那時候還理直氣壯,認為別人配合自己的行程是理所當然,如果我沒有好好服務這些人跟工作,又怎麼可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呢?但其實這些理由都是自欺欺人,因為「好的生活」應該怎麼定義,從來都是我自己說了算,還要求別人遵守、接受我的標準跟規則,沒有真心站在他人立場,為對方的實際需求著想。分不清楚平日或假日,開在高架橋,我的人生只剩下金屬盒裡為駕駛人設計的駕馭感,以及加速時後輪驅動的貼背感。自己創業以後,開車的機會變的很少,後來真人版江士泓也買了一台車,加上現在兩個人住的比較近,似乎共用一台車就可以,於是我開始有想要把車賣掉的想法。2023年1月22-23日,是癸卯年的大年初一到初三,在👉「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32)脫縛」一文中,有寫到我連續三天清晨就開車出發去金山拜三千佛法會。拜完以後,大年初四我跟真人版江士泓說:「我要賣車了。」於是就有了前述的對話。在確定了我的心意之後,他也很幫忙,大年初九(禮拜一)開工,我們連續問了幾間中古車行、以及BMW的原廠中古車部門,很快就談好了售價、付款跟交車方式。就這樣,毫不拖泥帶水,心念一動,心想事成,就跟去年賣Vespa的順利情況一模一樣。事隔沒幾天,農曆正月十二(國曆2月2日)母親就往生了。本來我唯一的擔心是如果母親知道的話,她可能會有點傷感,以為是自己的問題間接造成我的決定。本來都已經想好了說法,但居然連任何說法都不需要了。更奇妙的是,原廠中古車部門跟我簽完約以後,隔了一週才來牽車,而我就在這一週內,繼續開著母親習慣的車子東奔西跑,把母親後事中該討論、該開會的,都儘速處理了;而我確信,母親的神識都在身旁。《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記載:過去有一位「婆羅門女」,因為擔心母親過世以後魂神墮於無間地獄,於是「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她垂泣良久,日夜敬仰瞻禮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片至誠感動了如來,於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現前曰:「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如來又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婆羅門女回家以後,又經一日一夜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忽然就來到了地獄,地獄裡的無毒鬼王告訴她,不須憂憶悲戀,因為她的母親「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因為婆羅門女的堅信、設供、修福、布施,不只她的母親脫離了地獄,而且地獄內的其它罪人,也因此得到救脫。這裡不能忽略的是婆羅門女「悟此事已」之後的選擇,當她了悟地獄的因果以後,並沒有慶幸鬆懈,而是更發下弘願、徹底執行,在度人的過程中成就度己,如此才能夠所求遂意!2月14日星期二,西洋情人節,車商終於來牽車了。看著他把車子開走,本來以為我會有點失落,但訝異的發現,當用「捨所愛」放下「我執」跟「我慢」,不再把內在的肯定寄託於外在的象徵符號,當汽車駛離了,我的尊嚴依舊站在原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嗯……..,以後看你還喜歡什麼車,我們再來買好了。」真人版江士泓如是說。還喜歡什麼嗎?我居然說不上來了。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四、火化2月18日(六),母親告別式結束後,就大殮蓋棺、封釘,金山寺的法師們帶家人旋棺三圈後,就起靈、發引、葬列、辭謝親友,驅車從第一殯儀館移動到第二殯儀館的火葬場,準備火化進爐。 夜晚六、七點抵達火葬場,我們已經是最後一組了,法師們作法事到最後送進火化爐的那一刻,接著「碰」的一聲關上門,棺木就要化成灰燼。 火化大約需要1.5個小時。在等母親火化的時間裡,和慧法師和哥哥、弟弟引領母親的牌位到木柵自宅,其它法師們先離開了,我自己在火葬場等待。落山風從山坡吹來,我單薄的身軀瑟瑟發抖,但似乎也沒有了眼淚。當禮儀師通知火化完畢,家屬可以來撿骨的時候,弟弟也返回了火葬場。「媽媽的骨頭算多喔!」撿骨師和禮儀師說。「那有舍利子嗎?」我漫天隨口一問,連日持續籠罩的低迷氣氛,總算消散了點。「沒有。」他們笑笑的說。其實有或沒有又有什麼關係呢?星雲法師曾經於遺囑稱「我沒有舍利子」,是希望信眾無需執著。他在《星雲大師全集》裡寫道:「我們不可以太過強調舍利子的信仰,佛經不就是佛祖的舍利嗎?佛像不也是佛祖的舍利嗎?你信仰,到處都是舍利」。星雲大師說他留下的365冊《星雲大師全集》,才是他的「法身舍利子」。而母親留下來的言行舉止,就是珍貴的舍利子。 母親入塔是在2月26日禮拜天,那天我在師大有課,算是這學期的第一週上課,這學期被選成班代,但其實2月份我還沒有完全從家裡的變故當中恢復,身體跟精神狀態都非常虛弱。哥哥已經返回大陸工作了,課堂上看到弟弟傳來一張張照片,知道他已經承擔起責任,又看到和慧法師在每個重要環節都出現的身影,想必母親一定很放心、很安慰。 3月22日,閏二月初一,母親的滿七法會在金山寺圓滿完成。回想國曆2月2日母親臨終那天,她是先從腿部不能動、然後手部不能動,最後我跟她說話的時候,母親的頭部有反應,所以知道她最後一刻神識是從頭部出去,表示沒有墮惡趣,而是往生善道,這點讓我比較放心;加上自2月2日以來的四十九天,每天誦經、觀想、持咒時的感應,知道母親的中陰身無論在這期間轉世了幾次,都已經從本來稍微黏黏滯重的狀態,漸漸變的輕盈。《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云:「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啊,我非常希望這段期間所作的種種設供修福、誦經迴像的功德,能夠讓母親不只轉生人天,更能轉增聖因,在佛國淨土成為佛陀座前的虔誠弟子,持續提升自己的佛學修為,然後乘願應化到其它世間,利益宇宙更廣大的眾生。3月28日,我跟父親、弟弟到母親的塔位掃墓。 雖然塔位也是個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整個環境都讓我們都感到非常平靜,從而萌生自我清淨、精進增上的念想,是啊,空能生妙有,就是這個意思。即使,我現在還不能夠知道母親去了哪裡,但我會繼續相信地藏經所云:「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化解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擔心、不捨、不安?我總是回答,沒有什麼特殊的訣竅或法門,求得內心平靜的三資糧,就是信、願、行,缺一不可。五、結語用香嚴閒禪師、唐宣宗李忱合作的《瀑布聯句》作結語: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前文「出處高」與後文「歸大海」,有取勢遠、然終歸一處之意。當山泉在巖壑中奔流,會有重重阻撓,似勸它留步;然瀑布高遠的氣象不凡,又怎能滿足小小溪澗式的安樂呢?前文「豈能」與後文「終歸」前後呼應,最終瀑布、小溪澗都要東歸大海。照見五蘊皆空,每一個人的友誼、親情、工作、喜愛、身體、執著、乃至於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但能因此就放縱慾望或者消極喪志嗎?不行。真正徹悟的人不會住在空裡面,而是要遠離顛倒妄想,思度一切苦厄。保持最單純的初心,用一往無前的信心和決心,才有機會在人生忙碌、千巖萬壑不辭勞之後,見證白浪如濤的浩瀚。慕鴻鵠以高翔,用自己已經了悟的因果業緣真理,善巧方便的以各種經驗鼓舞更多人,告知生命之所以要不斷努力的真諦,以及未來可以前往的去向。如此,才是一個渺小人生得以實踐永恆的方式,不是嗎?👉「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 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itinerary/3840/👉 點看上一篇: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34)千巖萬壑不辭勞👉 點看下一篇: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36)百日覺世代 ‧ 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光目作品(個人系列): 那位越界的客人 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 防疫•發便當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光目作品(合輯系列): 渡 ‧ 彼岸 「寄語」系列~長期開放投稿 Podcast節目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信願行入塔地藏經婆羅門女心經撿骨斷捨離瀑布聯句火化綠度母舍利子 1 comment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光目林祈昱,筆名光目,取自《地藏經》。誓願於百千萬億劫中,救護一切罪苦之事,祈願光目母者,為解脫菩薩是。 學經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畢、博士進修中。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計畫協調人、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助理管理師。現為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視盟X臺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踐室研究員。1 comment 光目 04-05-2023 - 4:13 下午我喜歡看卡通,尤其是兒童繪本改編的動畫。不需要用科技刺激感官,也沒有什麼震撼場景,細膩的筆觸吐出一句慢悠悠的話語,就讓人涕零如雨。「男孩、鼴鼠、狐狸與馬」,相當推薦繪本跟動畫。另一部讓我非常感動的是「小王子」的繪本跟改編動畫,尤其是那個大王子,象徵成人的追逐與失落。今天網站上也有發佈一篇長長的文章,裡面還夾了一兩段不打算做成podcast的音訊,想要回到兒時真摯的原點,談友情、親情、工作、喜愛、還有身體。眷戀寫在追思先人的清明節;祝福寫在溫暖花開的四月天。 Reply 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