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越界的客人:二 我們是超過台灣人認知的外來客 5 比你更緊張

by 光目

江士泓跟李美華在電話裡面起了口角,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刻,最後話鋒一轉,乍聽江士泓後天就要帶女朋友回家的消息。掛上電話的李美華反覆在客廳裡面徘徊,對著家中每個家具、每道擺設、每張照片胡思亂想,被大量擔憂、焦慮、負面的情緒所淹沒……。而長期待在自己生活圈的張俊銘,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陌生的情境,則頓時手忙腳亂、無所適從。


江士泓盯著電腦螢幕的右下角,當時間顯示中午十一點五十分,他拿起手機跟錢包走出教師休息室,一路往校門口走去。

今天是媽媽回診的日期,自從江旺過世後不久,媽媽正式被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距今已有將近三十年的病史了。江士泓撥打中壢家裡的市內電話,響了幾聲,就被李美華接了起來。

「媽媽,你們已經看完醫生回到家了啊?」江士泓問。

李美華說:「對呀,今天在醫院有稍微等了一下,我跟你叔叔才剛進門

「那今天醫生有問什麼嗎?」江士泓問。

李美華說:「每次醫生都問差不多的問題呀,有沒有按時吃藥、有沒有睡覺,我是說都有。」

「恩,對。」江士泓跟張俊銘叔叔,都會定時提醒李美華要按時吃藥。

江士泓繼續問:「醫生還有說什麼嗎?」

醫生還有問會不會胡思亂想,有沒有聽到耳朵旁邊有人在講話……,我就說有時候會有。醫生就說繼續開藥給我,按時吃。

「妳有時候還會聽到嗎?還是妳自己心理作用?」

長年看到李美華反覆情緒化、言語偏激的模樣,有時候江士泓也搞不清楚,媽媽會有這樣戲劇性的舉止,是因為疾病讓她無意識地表現出連自己也不想要出現的樣子,或者她是有意識的故意要這樣表現出來,好爭取身邊的人對她的關心與同情?有時候,甚至江士泓也會懷疑李美華講出來的話到底真假成分摻雜了多少,有哪些部分是可以相信的?

不過這是永遠無法解開的謎題。

李美華在電話那頭不悅的說:「什麼心理作用!就真的會聽到有人在講話嘛!

「好…….」李美華的反應也在江士泓的意料之中,他說:「那就按時吃藥,不要想太多了啦。」他的勸慰也只能千篇一律,不確定能發揮多大的效果。


江士泓換個話題,問:「中午了,你們吃過飯了嗎?」

李美華說:「剛回來,太熱了,現在還吃不太下。待會再跟你叔叔騎車去市場找東西吃好了。」

江士泓心想,既然李美華還沒有急著要出門,那就問一下前幾天跟張叔叔講到的那件事好了。他稍微停頓醞釀了一下,然後問:「妳禮拜一又去匯錢,給在印尼的二舅跟小舅喔?

李美華好像早就準備好會被問到這件事情,丹田用力發音,說:

對呀,二舅舅自己一個人留在山口洋照顧爺爺……」

你奶奶跟大舅舅死掉以後,爺爺就誰都不認識了。大阿姨、我、小舅舅,也老早就逃出山口洋了,現在只剩下二舅舅照顧爺爺,很可憐很辛苦耶!給他點錢是應該的阿。

等李美華中氣十足的音量稍落,江士泓先說:「我知道二舅舅很辛苦啊,他幫大家照顧爺爺。」

「但是,怎麼變成都是妳在給錢而已?」他仍然忍不住為媽媽抱不平:「小舅舅、大阿姨,都不需要分擔的喔?他們怎麼都對爺爺不聞不問?」

唉呀!他們都說沒有錢,」李美華嘖了好大一聲,說:「我在台灣比較有錢啦!」

這個理由讓江士泓跳腳,反問:「話不能這樣說的吧!」「而且大阿姨也在台灣不是嗎?她比你還早嫁過來台灣耶!」。

聽到江士泓扯出姐姐李美香,讓李美華也有點動怒:「我有多久沒有跟她聯絡了你恐怕連大阿姨的長相都忘記了吧!講她幹嘛?

而且她早就離婚了,現在一個人不知道都在做什麼!

她的小孩通通沒有跟著她、沒有人照顧她,可憐人啊!幹嘛跟她計較這個?

你是在高中當老師耶!多出點錢有什麼關係?你出不起嗎?

我們多出一點,講出去,大家都稱讚你孝順,我也很有面子!不會被瞧不起!

聽到媽媽連珠帶炮的反擊,江士泓知道再跟她講下去又會變成僵局,錢跟兒子為她帶來的自尊心與虛榮感,是李美華少數能夠掌握住的事情


但是江士泓難掩不甘心,他想到媽媽的弟弟李建邦就有氣,繼續問:

那妳幹嘛要給李建邦錢?他已經前前後後跟妳借了多少,超過20萬了吧?他沒有還錢,妳還一直給!」

江士泓從小就經常聽到李美華跟李建邦講電話,奇怪的是,李美對誰都大小聲,措辭毫不客氣,唯獨對弟弟好言好語,有時講到開心還會笑得花枝亂顫

江士泓也偶爾接過幾次這位「小舅舅」打來的電話,明明不記得他長什麼樣子,但他劈頭就裝熟,連連稱讚他說好乖、好優秀。他還對自己的資訊知之甚詳,會按階段更新問候語,像是:好快就念大學啦?歐,已經念了研究所!哇,現在當老師了呀。

江士泓用膝蓋想也知道,這些消息一定是李美華用得意的口氣告訴這個「弟弟」的,隔著海洋,李美華向他炫耀一幅人人稱羨的美麗寶島生活。所有現實的經濟與疾病困擾,就禁錮在這座島嶼吧!任何負面消息只要越過海洋就煙消雲散,幻化成喜鵲報喜!

李建邦就是媽媽難得的忠實聽眾,而且還非常有反應!他東拉西扯地吹捧艷羨李美華的生活,順勢牽絲攀藤,用口舌迷湯換取遠洋親姐的金錢資助。

江士泓直覺就討厭這個油腔滑調、有名無實的「親戚」。

李美華知道兒子不太喜歡自己的弟弟,想要緩緩頰,說:「小舅住在雅加達,生活物價比較高啦。」

而且他之前借的錢有還了啦。」

江士泓追問:「怎麼沒聽妳說過他有還錢,是還了多少?哪時候還的?」

「就上個月呀,還了3萬塊……。」李美華小聲的說。

這麼多年借了20萬,到現在才還3萬,連利息都不夠了吧!」江士泓氣急敗壞:「然後妳就馬上又匯錢過去借他?有沒有搞錯呀?!」

好了啦!!

李美華大聲的制止。她說:

在我們印尼客家人裡,這樣就算是還錢了!!

江士泓一時語塞。

我才不相信這種說法!你們這是什麼鬼邏輯?」江士泓咕噥著。

但是他知道,當李美華搬出這一套固執的說法的時候,自己就算是再怎麼樣有道理,也都說不清了,李美華絕對不可能聽進去。

李美華感覺到兒子在電話那頭生悶氣,想要示好,於是放軟語氣,說:

你叔叔說你這個週末要回來中壢,媽媽煮好吃的給你吃好不好,你想吃什麼?

江士泓突然被這句話提醒了一件「相當重要」的事,他說:

「對了,我正要跟妳說,禮拜六中午可以多煮一點喔。」

「禮拜六中午我女朋友會一起過去吃飯。

可以多準備一點喔!我會再給妳作飯的錢!

江士泓深怕李美華沒有接收到這件事情對於他的重要性,所以又用大白話補充了一句


李美華掛上電話的時候,張俊銘剛好從洗手間走出來,手指上仍然夾著Gudang Garam丁香菸。他走到客廳看到李美華的神色有異,擔心母子是倆因為匯錢到印尼的事情而起口角,所以李美華看起來悶悶的、情緒低落,便問:

「講完電話了嗎,妳怎麼了,士泓有說什麼?」

「士泓說,」李美華看了張俊銘一眼,「禮拜六他要帶女朋友回來吃午餐。

張俊銘訝異的睜大眼睛:

「蛤?女朋友?」

張俊銘的反應跟李美華在電話中聽到兒子說這句話時的反應,完全一模一樣。

那不就是後天嗎?今天都禮拜四了耶!

「士泓第一次說要帶女朋友回家耶,那我們要準備些什麼」兩個著急的人,瞬間七嘴八舌喧噪了起來。


李美華緊張地站起來,在家裡走來走去,她開始環顧客廳的家具擺放、裝飾品的陳設角度:

以前江旺在的時候家裡是開設雜貨店的,落地玻璃門推開,入口的右手邊放著櫃台,左邊是成排的貨架。

江旺過世之後,雜貨店收起來了,現在櫃台替換成了鞋櫃,貨架替換成了一台張俊銘買來代步的二手摩托車。

但即使是這樣,仍然在客廳留下寬敞的空間。

  • 「家中的擺飾空蕩蕩的,會不會被客人嫌棄呢?」李美華面露憂色。

李美華再抬頭,盯住天花板上的吊扇,看它正吱吱嘎嘎地賣力轉動,扇葉的快速交替讓屋子呈現光影憧憧的明滅陰影,但是仍驅不走燠暑時節的悶熱跟黏膩。吊扇的馬達從早到晚持續推動扇葉轉動,似乎不斷生熱起來,讓室內顯得更加悶熱。

  • 她心想:「吊扇使用很多年了,扇葉上方可能已經累積了厚厚的灰塵,會不會隨風吹掉滿地,讓客人的頭髮跟身上瀰漫灰塵?」
  • 李美華走到電視櫃前,這裡有幾張全家福……。

最大的一張是江旺、李美華、江士泓的三人合照

當時只有3、4歲的江士泓坐在爸爸媽媽的中間,紅撲撲的臉蛋上掛著萌萌的笑臉,表情相當可愛。江旺那時候還不到五十歲吧,照片裡面看起來很是年輕硬朗,比起他後來長期臥床的消瘦孱弱,那個時期的江旺真是她最懷念的模樣。而李美華自己呢,她的眼睛沒有正對到鏡頭,但雙頰淺淺上揚的笑容,透露出二十多歲的女子,對生命與未來所充滿的朝氣及嚮往。

大張合照的旁邊,有一幅小小的、最泛黃斑駁的照片,這張是李美華不敢細看的舊時回憶。

  • 照片攝於1962年,李美華7歲的時候,她跟山口洋的家人聚在一台賣釀豆腐Tahu isi的腳踏車小販旁邊。釀豆腐是印尼客家人的傳統美味小吃,攤販把碎絞肉末、蔬菜翻炒到變色,加入胡椒粉、鹽、糖製成餡料,塞入從中間切開的豆腐裡,再拿到油鍋中煎至焦黃。
  • 釀豆腐趁熱蘸以醬油、辣醬,就是李美華一家人的無上佳餚。照片是當時山口洋的街坊捕捉到的珍貴畫面,具體是由哪位鄰居伯伯拍攝?已經不可考了。
  • 爸爸手指夾著香菸在跟釀豆腐老闆講話,媽媽端端正正的看著鏡頭。
  • 當時12歲的大哥李承家鄭重的捧著碗準備開動,嘴角有藏不住的內斂笑意。
  • 10歲的龍鳳胎是二哥李興業、姐姐李美香,他們的動作不約而同都是正張開嘴,把釀豆腐送入大大的嘴裡。
  • 7歲的李美華自己舀起一湯匙高湯,準備餵給5歲的弟弟李建邦。

這一張攝於1962年,現在看來小小的、最泛黃斑駁的照片,是李美華在1980年嫁到台灣的時候,身上唯一攜帶的家庭合照。

李美華回想,這張照片拍攝完後沒幾年,家鄉爆發的剿共行動實在太血腥慘烈……,印尼軍人、加里曼丹島土著達雅人、還有分不清楚來者身份的人,在家鄉瘋狂驅趕、屠殺客家華裔,燒毀房屋、搶奪財產。

李美華的家住在山口洋的山區,在事件發生的時候,媽媽緊急把二哥李興業、姐姐李美香、李美華、弟弟李建邦,藏在爪哇族的鄰居家中避禍,讓四人逃過死劫。

但是母親自己,卻連同家中的房屋都被焚燒殆盡了。

負責掩護家中妻小避禍的父親以及大哥李承家,被剿共的執行者們兇暴驅趕下山,關到沿海地區集中監管。

短短幾小時,大哥就慘遭凌虐致死,而親眼目睹大兒子慘死的父親,難以承受打擊,精神崩潰出現異常。後來就地放了出來……。

李美華不曉得自己怎麼有辦法記得這些事。

明明那個時候自己才7歲,二哥跟姐姐也不過10歲,父親根本已經神志不清了,講不出有條理的任何一句話。她想,應該是有些倖存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告訴她的,也有可能是自己片片斷斷拼湊出來的,總之,家人離散、受虐、死亡的畫面,就是歷歷在目,生死邊緣的掙扎呼號也日夜縈繞於腦海。有時候,她好像就看到他們血淋淋的死在自己眼前,一次又一次。


剿共行動於1968年才漸漸趨緩,但是暴力行為要一直到1970年代初期才得以平息。

經過這幾年的動盪,已經對山口洋地區的華人造成難以回覆的傷害,華人數量大幅減少,山口洋經濟一落千丈,出現很多窮困難民。還有許多僥倖生存下來的人,出現跟自己父親類似的瘋癲魘語,再也走不出惡夢夜魔的糾纏。

1970年代中後期,開始有跨國婚姻仲介穿梭於當地。

為了擺脫貧困,不少山口洋的華人女孩外嫁到香港或台灣。嫁到台灣的山口洋女性,婚配對象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榮民,或者是居住在台灣的客家人

李美香、李美華倆姊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環境而先後嫁至台灣

姐姐李美香嫁給了新竹湖口的客家男性

  • 李美香可以直接用客家話跟丈夫還有夫家的親戚溝通,彼此交流毫無障礙。
  • 姐姐嫁到台灣幾個月後,打電話告訴李美華:「嫁來台灣吧,錢比較大。」「但是不要嫁到大家族裡。」「找個孤老的榮民吧,會比較單純。」

李美華那個時候太年輕又太關注自己的前途了,沒有聽出來姐姐隱藏在話裡的委屈。

等李美華也嫁到台灣之後,明明中壢跟新竹的距離並不算遙遠,但是兩姊妹卻不常見面。李美華忙著在電子工廠排班賺錢,日班、夜班都做,絕不喊累。「台灣的錢真的比較大!」李美華喜歡鈔票跟銅板的味道,那是她踏實掙來的累積。

有時候李美香說要過來中壢看她,或者邀請妹妹到新竹走走,但都被李美華以忙碌為由給推託拒絕了。

有一天,李美華做完日班回家的時候,看到李美香坐在家裡的客廳跟江旺在聊天,她驚訝的問:

「姐姐?你怎麼會在這裡?要過來都沒有先講一聲嗎?」

李美香用鼻子輕輕笑出聲,說:「先講有用嗎?妳也不會招呼我呀!」

李美華問:「為什麼會突然跑過來?」

「沒有呀,就想坐火車,經過中壢就過來看看妳。」

這時候的李美華已經比較有社會歷練了,看到姐姐欲言又止的樣子,問:「妳怎麼了?」

李美香淡淡地說:「我離婚了。」

「人多嘴雜太多摩擦,再也受不了了。」

「我想去別的地方生活。」

可以借我一點錢嗎?」姐姐輕輕吐出一句。

這時候的李美華還是太關注自己的前途了,沒有聽出來姐姐話裡求救的訊息。

她好像罵了姐姐什麼吧,不記得了,不知足、不懂得存錢、懶惰、不負責任……,之類的吧? 唉,真忘記了,那個時候太累太煩躁了……。

反正,最後是江旺給了李美香錢,他似乎還把皮夾裡、收銀機裡的鈔票全都給了出去,只剩下幾個硬幣。江旺還用身體擋住氣呼呼的李美華,轉頭跟李美香說:「妳趕快走吧!好好保重自己!」

真是把李美華氣的要命!!

但是,李美香還真的就這樣,從此人間蒸發了。

再也沒有她的消息。

李美華深吸一口氣,用力甩甩頭。
這是每當她想起山口洋家人後的習慣性動作。

李美華把視線移開這張承載了太多沉重歷史的老照片。

她轉頭看著電視櫃上的最後一張照片,色澤跟材質都明顯比較新穎。

這是幾年前李美華跟張俊銘到台北,參加江士泓碩士班畢業典禮的三人合照

  • 「唉呦…….如果客人問起這幾張照片裡面的人物是誰,到時候要怎麼跟她解釋呢?」李美華憂心忡忡。

就在李美華反覆在客廳裡面徘徊,對著家中每個家具、每道擺設、每張照片胡思亂想,被大量擔憂、焦慮、負面情緒所淹沒的時候……。

張俊銘已經在廚房裡面徹底東翻西找了一番。他滔滔不絕的大聲對李美華說:

「這樣好了,禮拜六我們就準備燉仁當牛肉Rendang、辣椒炸蛋Telur Balado、印尼辣蝦Udang balado、黃薑炸雞Ayam Goreng、印尼客家雞酒Kacangma,再炒兩道青菜,給士泓還有他的女朋友吃!」

張俊銘開冰箱翻看裡面剩下的食材,說:「待會我們去市場,要去買生鮮的香茅serai、新鮮黃薑kunyit、新鮮南薑Galangal、土雞肉、蝦子、牛腱喔!」

他再檢查櫥櫃的乾貨,還有放在餐桌上的水果籃,接著說:「還要記得再多買幾瓶椰奶、香料Kacangma、芫荽籽Ketumbar。」

「這樣準備夠嗎?」

在廚房忙東忙西的張俊銘,以及緊繃站立在客廳的李美華,腦中都浮出這個問題。

他們不禁大汗涔涔,心情緊張了起來。



  1. 光目作品(個人系列):    那位越界的客人       錄爸媽Podcast的難忘事        防疫•發便當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2. 光目作品(合輯系列):  渡 ‧ 彼岸       「寄語」系列~長期開放投稿           Podcast節目         (👈 可直接點選進入導覽頁)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