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呆仁(2)那些年,那些事

by 明仁

惠惠走了以後,我來寫她的傳記;我走了,孩子也肯定想寫爸爸的傳記。但是,寫故事會占他們太多時聞,所以我開始寫了,讓孩子沒有罣礙。

現在開始,我寫我自己。我給自己取了個開頭的名字,叫做「那些年,那些事」。


高中一年級,家裡從地利山上搬到水里,久在山上靜謐的環境瞬間被打破了。在地利山上,要準備幾百隻家禽家畜的食物,到水里以後不用了。從靜謐到喧囂,從忙碌到清閒,我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

那年過年,媽媽說載我去「仙公廟」,那是一間在水里火車站後面山腰上的廟宇。我騎腳踏車載媽媽,請媽媽坐好,就用力往火車站騎。越過鐵軌的時候要下腳踏車,再慢慢走到半山腰的廟門口,媽媽點了香,叫我和她一起拜拜。

忽然想到住在集集的時候,媽媽就常去拜拜,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經常拜拜,搬到地利後才知道,媽媽在集集大家族中所受到的委屈。拜拜應該是祈求菩薩庇護。現在到仙公廟來拜拜,是不是在祈求地磅生意好轉?

爸媽為了替叔叔擋債,頂下了一個地磅,卻負債累累,應該是比叔叔更慘,連阿伯的卡車也不來照顧。儘管地磅的生意是零收入,爸媽卻一聲不吭,臉上永遠帶著真誠的微笑。這種胸懷讓我佩服,也讓我更愛爸爸媽媽,我持香虔誠祝禱菩薩保佑。

山上廟宇的氤氳之氣,覆蓋著山下的街道,遠遠傳來街道上鞭炮聲此起彼落,原來是謝神的歌仔戲和布袋戲演得熱鬧非凡,還用鞭炮來做戲劇效果。所以,分不清氤氳之氣是立春後的水霧,或是鞭炮的灰煙。忽東忽西的氤氳倒是把街上的歡樂襯托得更加快樂。

「搬來水里肯定是對的!」我心裡這麼想著。從我上了高中以後,媽媽好像就把我當大人了。

忽然傳來媽媽的聲音:「你爸爸決定要扛叔叔的債,我就知道這個家一定興旺,你看,你就上了那麽好的高中呀,一下子就把阿伯比下去。阿伯的孩子連高職都上不了!」我忽然高興起來,用力抱了媽媽一下。

媽媽又說:「在集集,每年過年都要拜拜,即使不是過年,阿媽有時候也交待我到某個寺廟拜拜。那時候年紀還很小的你竟然拉著衣角要跟,我就帶著你出門。阿仁呀,你真的很乖,一般寺廟不見得歡迎小孩,因為小孩一到就是喧嘩,破壞廟裡的肅穆和安静,他們卻都很歡迎你,甚至還走出廟門來牽你。

有一次要到「過溪」(地名),很遠,本来不想帶你,你卻一直要跟,只能勉為其難帶出門。心中都有抱你、揹你的準備了,誰知道,你自己一路走到底。到了目的地,住持忽然摸摸你的頭,又抱了抱你,對我說:『這個孩子,有很深的佛緣喔。』」

媽媽說的那條小徑,我是記得的,一般的廟宇雖然離開人群,但是也不敢離得太遠,但是這間廟寺真的很偏遠,我跟和媽媽走了半天,當時我應該只有四歲多吧,好在當時年幼的我腳力真行,有趕上媽媽。

當柴屝從師父的手中推開,師父先向媽媽合十,然後就盯著我看,當時才四歲的我也不怕生,靜靜迎著師父的眼光,再慢慢跪了下去。師父沒有扶我,媽媽也没有扶我,我就拜了下去。然後師父過來摸摸我的頭,抱我起來,向媽媽說了這句話:「這個孩子有很深的佛緣。」

回程途中,我依然跟得上媽媽。半途休息時媽媽遞水給我,我沒喝,送回給媽媽。當年的媽媽很苗條很漂亮,媽媽深深看著我,摸了摸我的頭,回到家,媽媽就叫我「皓呆」(憨呆),這一叫,就叫到媽媽往生。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