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練習曲圖文手作生活美學體驗親人家庭相處五感練習曲:料理提案 (3) 鮭魚茶泡飯 by Monica 02-14-2022 written by Monica 02-14-2022 537「五感練習曲」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aesthetics/4971/這日,窗外陽光普照,心情也跟著亮晃晃!雖然我不喜歡曬太陽,卻是很能欣賞陽光灑落大地的美好。看著陽光穿透玻璃窗,照亮半個客廳,高反差的光影,營造出一派亮麗與深沉。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沉浸在這樣迷人的氛圍中。突然聯想到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以及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都非常了解窗戶自然光的美妙之處,擅長運用日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創造出對比鮮明的暗部與亮部,讓視覺焦點自然而然地落在主體上,優美地刻劃出人物的真實感與質感。 資料說明:右上圖: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The Milkmaid,1658-1660) 油彩畫布,45.5 x 41 cm。左下圖:卡拉瓦喬,《聖馬太蒙召喚》(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1599-1600) 油彩畫布,322 x 340 cm。我不會畫畫,要怎麼留住此刻的美好呢?突然靈機一動,我沒有畫筆,但有相機阿!心之所至,動手簡單佈置一番,並取出幾件日式餐具,傍著窗光,準備來一場商品攝影大片。就室內拍攝場景而言,窗戶是重要的光線來源。通過窗戶投射進來的光線,均勻柔和、有方向性、容易掌握,將拍攝主體放在光線灑落處,藉由周圍影調灰暗與主體的明亮度形成強烈對比,進而起了烘托作用呈現非常聚焦的效果,而且光線的明媚與通透能將被拍攝主體的特性刻劃得更加深刻。 Crouton碗 Crouton碗簡潔俐落的倒三角形狀,與一般常見的圓形丼飯碗不同,拿起來特別輕巧襯手,盛裝食物時即使少量看起來也會覺得豐盛。荒土材質搭配飴釉燒製時,表面會有一點小石子顆粒感,這是天然的器皿表情,更凸顯出食物的原汁原味。 Marin片口杯Marin的片口杯在燒製時自然產生鮫肌狀龜裂模樣,且在表面留下氧化鐵小點,加上杯身環繞一圈深藍色吳須釉料如水墨般渲染開來,仿舊風格與質樸陶土手感,自然地給茶具增添徐徐和風。杯身大小易於一手圈握,且杯緣鷹嘴口的設計,使茶湯倒入容器時滑順流暢且不易濺灑出來。只是拍拍照就把它們再收進櫃子裡,好像有點對不起它們。端詳一會兒,突然像日本卡通一休和尚那樣,雙手指頭在頭上畫圈圈,突然「叮」一聲,喜孜孜地說:有了!來做鮭魚茶泡飯吧!在日本,茶泡飯(お茶漬け)是一種很簡單就可以享用的米飯料理。最初,茶泡飯是把茶湯加到飯裡配上醃漬醬菜(例如:漬梅子、漬小黃瓜、漬蘿蔔),在你很忙碌或是有點餓想吃點東西墊墊肚子的時候可以輕鬆的準備來吃。現在,茶泡飯的基底不只有茶,許多小餐館及居酒屋會以不同種類高湯及各式食材,變化出豐富有趣的茶泡飯,例如:明太子茶泡飯、刺身茶泡飯、鰻魚茶泡飯等等。茶泡飯顧名思義,白飯與茶是基本要角。澆入飯裡的是熱茶,所使用的白飯不能煮得太軟,浸泡在茶湯中太久容易糊掉。因此,我在煮白飯時會特別減少水分,煮好時適度地翻鬆米飯,再稍微回悶一下,讓米粒呈現Q彈口感。茶湯分為清茶與熟茶,綠茶、玄米茶、煎茶與抹茶皆屬於「清茶」;烏龍茶、紅茶則屬於「熟茶」。我偏好使用日式綠茶,沒有過度烘焙的綠茶保留較多的兒茶素與茶多酚,而且茶湯的清香能平衡其他食材的油膩感。咀嚼Q甜白飯與煎得焦香的鮭魚塊和著清爽的茶湯,入口讓整體層次豐富而且回甘。主要食材:白飯、日式綠茶、香煎鮭魚搭配食材:海苔絲、青蔥末、山葵做法: 1. 沖泡300 cc綠茶,靜置久一些使其濃厚,再取其茶湯 2. 整塊鮭魚抹鹽乾煎,煎至雙面焦香酥脆後分成小塊備用 3. 白飯盛入碗中約七分滿,放上一塊鮭魚 4. 魚塊上擺些海苔絲、青蔥末,再點上一些山葵 5. 沿著碗緣澆入溫熱的綠茶湯,將所有食材拌和略泡後食用 今日做的鮭魚茶泡飯是有點刻意,也算是精心設計!從白天欣賞光影變化、把玩餐具、為它們拍攝商品大片,到傍晚為這套餐具設計餐點,我嘗試著把流逝的時間停留在最美好的一刻,實在有趣。想一想,疫情關係無法出國,有什麼關係呢,動手做一碗鮭魚茶泡飯,神遊日本一番,也是浪漫!👉點看上一篇:五感練習曲:甜甜食光(2) 冬至吃湯圓👉點看下一篇:五感練習曲:親臨現場 (2) 探索精緻料理「五感練習曲」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aesthetics/4971/「我還是我」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short-story/3503/覺世代‧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相關 家庭料理感官體驗生活美學陶瓷生活道具飲食生活 1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Monica天生剛硬無趣,後天致力於開啟感官感受生活與生命中每個細節,帶點主觀偏執地追求心靈上的妥適感。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職: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藝術總監。1 comment 光目 02-14-2022 - 12:07 下午本週主題是 #對話。 「窗,是建築的眼睛。窗的風景,是人的風景。」塚本由晴(Tsukamoto Yoshiharu)在其《窗,光與風與人的對話》裡這樣寫著。今天分享Monica 文章時讓我想起這句話。 窗戶是一個人對戶外環境的邀請,引入通風、日照、光線; 窗戶也是一個環境對室內的邀請,溫度、聲音、氣味、來往行人,使人與建物街道、大自然互相容納。 Monica端詳窗戶內外搭襯的影子,空間穿透擴展,遂起身遊走在客廳與廚房之間,隨性揮灑攝影與料理創意,融合了視覺與味覺趣味。 「窗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塚本由晴還有這麼一句話。 我是細心的讀者、古靈精怪的朋友,留意到置頂照片以及最後一張動作相仿的照片…… Oh my lov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eyes can see I see the wind. Oh, I see the trees. Everything is clear in my heart. 耳邊響起John Lennon的歌聲。 我想,無論Monica在窗戶內外、客廳或廚房裡邂逅了什麼美麗景致,內心始終有一個最想分享對話的人,就是幸福吧! 祝Monica…,喔不,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Reply 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