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磨難(6)術前

by 光目

癌症病患在治療和診斷過程中,常常需要進行多種影像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子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決定採用哪一種影像檢查。(以下資料來源:吳教恩 https://cancer.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312、澄清醫院 https://bthealthtc.com/news/220

一、電腦斷層掃描 CT

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都需要事先施打顯影劑,因為顯影劑大部分經由腎臟排出,所以病人要先抽血確認腎功能正常,再來決定是否可以施打顯影劑進行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結合X光和電腦技術的影像診斷工具,多針對較大的範圍進行掃描,例如頭頸部、胸部、骨盆腔,掃描範圍廣,檢查一個部位約5~15分鐘。電腦斷層掃描可做初步的篩檢,醫師透過影像中陰影的外貌和輪廓進行鑑別診斷,沒辦法提供 100% 的診斷依據,如果影像報告有問題,醫生會再根據不同癌症的特性和適應症,決定是否需要做核磁共振或正子掃描甚至切片檢查,確認電腦斷層掃描看到的陰影是什麼。癌症病患除了確診前需要做電腦斷層檢查,治療後每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醫師也都會因應不同的情況安排電腦斷層掃描追蹤。

二、核磁共振 MRI

透過無線電波使人體水分中的氫原子產生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經過電腦處理,產生3D立體切面影像,檢查的範圍比電腦斷層掃描集中,影像解析度較好,如果要對腦部軟組織和腹部內的器官,例如肝臟、膽囊、胰臟,甚至一些特殊的骨骼部位進行檢查,核磁共振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多角度掃描的優勢,MRI連身體軟組織和內臟器官的腫瘤(肝膽胰脾腎、子宮卵巢、乳房、攝護腺等)一公分以下的腫瘤,病灶也無所遁形,還可看到腦血管阻塞、血管瘤、血管畸形或狹窄等。

不過,核磁共振檢查一個部位約40~70分鐘,檢查期間還需要病患憋氣 20~30 秒,如果病患沒辦法保持長時間不動,或沒辦法憋氣,那麼核磁共振的檢查影像也會不清楚甚至出現殘影,因此,核磁共振不適合用於肺部和大小腸檢測,因為人呼吸的時候肺部會動、心臟會跳,腸子會蠕動,這些都會影響到核磁共振的影像清晰度。

三、正子掃描 PET

正子造影結合正子攝影(PET)與電腦斷層掃描(CT)做影像融合,注射帶有微量正子的放射藥物「氟-18去氧葡萄萄(FDG)」進入體內,經由血液循環至體內組織器官。利用癌細胞分裂比正常細胞還迅速,吸取比較多的葡萄糖來的特性,在正子掃描影像上會顯示為較亮的區域,幫助醫師透過葡萄糖代謝的原理,確認惡性腫瘤侵犯的部位,追蹤癌症是否復發或轉移。

正子掃描的部位可達全身,從頭到腳趾都可照射。不過正子造影非一線健檢工具,做一次自費約3-4萬,且由於正子太靈敏,也會產生有僞陽性、偽陰性的問題,例如腦部和肝臟運作時葡萄糖代謝非常旺盛,正子掃描出來的影像原本就很亮,反而不容易看見發亮的癌細胞所在。另外,如果進行檢查時,腸胃道正在蠕動、吸收了較多的葡萄糖,影像上也不容易判斷是不是癌症的早期病變。


我是2月6日中午11:30作核磁共振,早上7:00之後禁水禁食,因為我先天心房心室完全阻隔,2013年裝心臟節律器之後,心跳完全依賴機器(👉 點看 我家的身心障礙手冊、重大傷病卡),所以11:00報到的時候,節律器的廠商陳先生也同時到了現場,他已經幫我追蹤十幾年了,看到我來做MRI,問:「妳怎麼了嗎?」我說:「子宮內膜癌,來作分期。」陳先生瞳孔震動了一下,顯得有點吃驚,說:「我先幫你把心跳調整到每分鐘90下,這樣才可以作核磁共振,等你做完再調回來…….之後看醫生怎麼說,有需要的話應該會通知我。」我點點頭。

接著進入檢查室,因為要檢查整個腹部,時間需要一個小時,人先平躺在機器上,腳朝隧道入口,兩手往上伸,右手食指夾著測脈搏血氧的儀器,左手握著一個呼救球,檢查過程中,人會被反覆送進狹小的隧道裡,有些幽閉恐懼症的人無法忍受長時間待在密閉空間裡,會感到恐慌。檢查過程中還要戴上耳塞跟耳罩,因為機器的噪音很大聲,噠噠噠噠噠噠,檢驗師還會透過耳機要我配合吸飽氣、氣吐光、閉住氣、不要動。坦白說,一整個小時下來壓迫感很大,我緊緊閉住眼睛,不看自己被包圍在侷促的空間裡,內心觀想地藏王菩薩、默唸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才度過了這一個小時。

一個禮拜後,2月13日回診看核磁共振的報告,出門前我跟先生互看一眼,說:「走吧,要去面對了!

宜主任門診的病人好多,沒想到插卡之後很快就被叫到名字,我們心臟怦怦亂跳進入診間。宜主任的問診相當詳細,她認真看著病人的眼睛,然後飛快打字紀錄,問診之後作內診,神奇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調整以及誠心禮佛拜懺,當宜主任觸摸我腹部不同部位的時候,我居然沒有明顯的疼痛感。

宜主任接著解釋核磁共振的報告,看著螢幕畫面,我腦袋脹脹的,只聽到幾個關鍵字:「這是你的子宮,比正常人大……..癌細胞集中在這裡,有侵入一些皮膚層…….MRI報告初步判斷是第一期…….要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淋巴組織……以目前的情況,你選擇用傳統刀開,或者用達文西手臂,效果是一樣的………手術以前你只能吃維他命B跟C喔,其它會活血、抗凝血的食物包括魚油都先不要吃…………對,你有裝心臟節律器,所以手術之前要先幫你掛心臟內科,檢查心臟和機器的狀況,同時諮詢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期!」這是個好消息吧?我和先生興奮的互看了一眼,感覺心中的大石頭暫時放了下來,感恩佛菩薩慈悲護佑!

但是,實際情況要開刀進去才能確定,」宜主任說,「雖然目前判斷是第一期,但是根據你的病理報告,癌細胞是G3細胞分化不良,開刀的時候還會把取出的子宮、卵巢、輸卵管、淋巴組織拿去化驗,看有沒有侵入到其它地方。之前也有過MRI報告判斷第一期,但是開刀化驗以後發現是第三期的案例。」

句子要聽完,很多重點都在「但是」後面,尤其是不同醫生都提醒過的關鍵字,更是重點中的重點。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