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尋寶之路致.磨難親人家庭相處致.磨難(17)放療、消化道痙攣 by 光目 06-25-2025 written by 光目 06-25-2025 72置頂圖片:「祈昱,願妳持守一切、平安喜樂、慢慢康復起來」——玎律師。👉「致•磨難」——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aesthetics/341765/👉 點看上一篇:(16)皮疹、手足症候群 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family/342713/覺世代 ‧ 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一、治療計畫5月24日第四次化療時,宜主任來巡房,先問我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然後說:「我有跟放射腫瘤科討論你的病情了,接下來要安排你同時去看放腫科的惠醫師,他會根據你的病理報告跟化療資料,作放療的治療計畫。」我一驚:「不等化療作完再開始放療嗎?」先生補充道:「祈昱雖然現在看起來還好,不過她平常在家還是滿辛苦的,不知道有沒有體力同時作……。」宜主任想了一下,說:「當然,化療已經滿辛苦的了,放療也可能會有副作用,拉肚子、頻尿、紅白血球跟血小板降低….。根據臨床研究,化放療同時作的治療效果比較好,不過如果針對體力比較差,或者副作用很明顯的病人,也可以採用『三明治療法』,就是化療、放療、再化療,作放療的這段時間暫停化療,效果也是差不多,不過治療時間會比較長。」「放療的治療時程方面,下週惠醫師會先告訴你治療規畫,然後定位之後作報告,再根據報告開始放療,所以還會有兩週的時間。」「你現在已經做了四次化療,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了,所以我們就比較不擔心……你如果聽了惠醫師的規劃之後,想要選三明治療法,可以再跟我說。」宜主任看著我們解釋道。當天晚上,我們讀癌症希望基金會的《面對放射線治療》,內心忐忑:線上閱讀:https://knowledge.ecancer.org.tw/download/view_articles_pdf/x81b4其實,我之前就有見過放射腫瘤科的惠醫師,因為他也是母親放腫科的主治醫師。母親人生最後兩年的時光,就是反覆在B1腫瘤中心的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日間化療室接受治療,直到最後選擇居家安寧…….。5月28日走進診間,惠醫師還是印象中的樣子,老伯伯的臉龐溫和地笑著,有問必答。他花了三、四十分鐘解釋治療方式以及我的病情,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運用較高能量的放射線來破壞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的生長與分裂,或者減輕腫瘤壓迫所導致的疼痛、及受腫瘤侵犯導致的出血問題。放療的療效與反應係由每日的治療累積而產生,必須等到幾乎所有的劑量都給了時,才有希望達到所預期的效果。在高能量的放射線摧毀癌細胞的同時,周邊細胞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之下也會接受到放射線,副作用大部分來自於照射的部位,嚴重程度則與病人體質、治療方式、治療部位、治療範圍大小、放射線種類、放射線能量、單次治療劑量、總治療劑量等因素有關。「雖然放射線治療有副作用,但正確使用放射線治療對大多數的癌症患者而言,可以帶來的好處絕對遠大於壞處。治療期間需一星期回門診追蹤一次,每週監測體重變化,作為營養評估及療程檢視之參考,適時處理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開立藥物或調整。」惠醫師說。二、選擇惠醫師規劃我作28次骨盆腔放射治療,從6月4日開始,預計要照到7月11日,最後一次照射完成後身體還會持續反應或仍有一些副作用,所以治療結束後也必須定時門診追蹤,再二到三個月後才會作評估治療效果的影像學檢查。幾經考慮,我決定開始作放療,期間會跟我第五次(6月14日)、第六次(7月5日)的化療重疊,但既然治療效果比較好,而且治療時間不會拖那麼長,似乎值得努力看看。先生已經蠟燭多頭燒,這段時間非常感謝政大國關中心的主管同仁們幫忙,先生沒有缺席我的每一次看診、每一次化療,在這些關鍵的療程中有先生全心全力的照顧,對病人來講真的很重要。等之後療程結束了,後續的追蹤、調理,我應該可以適度自行處理,先生也就不用那麼操心了。5月28日下午,我們來到放射治療模擬定位室,進行以下流程:根據醫師上午擬定的治療方針▶製作個人模具(為求照射精準,每天躺的角度跟位置必須固定)▶在身體繪製定位記號▶電腦斷層定位▶衛教▶返家等候醫療團隊通知完整治療計畫。我是照骨盆腔,定位記號有三個,在肚臍下13公分處的正面、兩側,都有黑色的十字線。 模擬定位後一週開始放療,從6月4日開始;做了8次(一週半)時,6月14日進行第五次化療。下圖是我每三週化療時在醫院浴室拍攝肚子傷口的紀錄,最後一張褲子拉比較低,因為想拍到放療記號。三、腸胃痙攣、骨髓抑制放療時間是為週一到週五一天一次,每次約10~15分鐘,因為放射治療會使身體耗費許多能量來修復,會感到相當疲倦,治療時精神壓力過大也會引起疲倦。放療也會使白血球或血小板降低,尤其同時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有可能使骨髓造血機能受到暫時性的抑制,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與保護。因此,週六及週日休息,使正常組織由放射線傷害中恢復。然而,我的身體沒有充分休息,6月13日(五)早上放療完,中午就去住院,6月14日(六)就做第五次化療了。抽血檢驗,白血球計數降到新低,2000低空飛過,還好嗜中性白血球有1900,醫生評估均值之後認為還是可以作化療,但是必須特別注意反應。6月15日(日)凌晨抽血,檢驗發現血色素、血小板都偏低,為了安全起見,醫生讓我輸血500cc。看著自己輸血中照片……….累到眼睛睜不開,額頭兩側發黑,氣色好差…….。我過去化療後的副作用是腸胃蠕動變慢,但這次不一樣了,變成嚴重腹瀉,不是普通拉肚子,而是消化道痙攣。食物跟液體進去馬上拉掉,甚至從床上起身、多走一些路、改變姿勢,都會想要拉肚子,不分晝夜一天十幾次,虛脫到不行。吃了醫師開的消化道痙攣緩解劑,狀況有稍微改善一點點,不過只能三餐飯前吃,稍微穩定幾個小時,藥效退去,喝水、喝營養品,又開始腹瀉。6月18日回診惠醫師,他說我的腸胃比較敏感,除了繼續吃宜主任開的痙攣緩解劑,還叫我盡量不要吃纖維,把蔬果咬一咬,營養吃進去,渣吐出來,就像吃甘蔗一樣,比較不會刺激腸胃道……這樣吃東西讓我很厭世….。6月21(六)沒有放療,但痙攣沒有好轉,每個小時都在衝廁所,腸道痙攣連帶影響噁心,沒胃口,我不想吃、連水都不敢喝………知道這樣下去會很糟糕,因為缺乏水分、電解質、營養素,所以6月22起我改成以流質的營養品為主。化療後的第一週本來就疲勞,我還要連打六天小白針刺激骨髓細胞早熟,週一到週五繼續放療,身體無時無刻都在加班,像快速焚燒的油燈,之前好不容易維持的體重,也快要守不住了。最有壓力的是每天早上放療前要漲膀胱500cc,最怕水喝下去刺激腸道蠕動,還要忍住45分鐘等作治療,一分一秒如坐針氈。 ● 整理婦產部和放射科提供的腹瀉衛教資訊如下,我自己也還在摸索適合的方式:充分的營養攝取:對於治療的順利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可使病患在療程中感覺較好、保持體力、維持體重和保存營養素,增強對治療副作用的忍受力、降低感染的危險和縮短復原期。以少量多餐方式取代一日三餐。除了三餐均衡飲食以外,如無其它內科疾病及特殊飲食限制,可額外補充高蛋白營養品(每天1~2次,在餐與餐之間當點心)。攝取富含蛋白質的均衡飲食。採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例如牛奶、豆漿、瘦肉、魚、蛋等。有吞嚥問題者可選擇質地細緻、且營養高的食物,如茶蛋、魚肉、絞肉及豆腐等。並可將食物切細、煮軟或烹調成半流質的方式方便進食(如鹹稀飯、湯麵)。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腹瀉期問應多攝取足夠的液體以補充身體中流失的水份量。可選擇含鈉、鉀量高的液體或食物,適合的液體食物選擇如:無油清湯,含鉀量高又不會引起腹瀉的食物有香蕉、水蜜桃、馬鈴薯泥等。暫時改低纖維飲食:儘量選擇精製品,纖維含量低的食物如優格、白米飯或麵條、葡萄汁、米糊、麥粉、水煮蛋、成熟的香蕉、白麵包、去脂雞肉、蒸或烤的魚肉、瘦肉等,富含果膠之食物,如蘋果泥、香蕉等皆有緩瀉效果。如遇腹瀉期間或排便肛門疼痛時,肉類選擇嫩肉避開筋部,過濾的果汁或蔬菜汁少量,或在醫師建議下改採維他命補充。避免全穀根莖類。限制奶類及乳製品的使用。豆類適時減量可防刺激或脹氣。避免攝取油膩、高纖維或含刺激性成份之食物。避免攝取油膩、高脂及油炸的食物限制含纖維量高的食物,如蔬菜及水果,含纖維量高的蔬菜有高麗菜、玉米、碗豆、胡蘿蔔、乾豆類、花菜等。限制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及巧克力。避免濃烈的調味料如胡椒、咖哩、辣椒。避免溫度太燙或冰冷的食物及飲料,食物攝取以室溫為宜。避免攝取易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易產氣之蔬菜、口香糖(尤其是無糖口香糖)。忌菸、酒、檳榔、辛辣或油炸類等刺激性食物及未煮熟之蔬菜肉類。益生菌可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可改善腹瀉的症狀。急性腹瀉後,可在進食初期12-14小時內試用清流質飲食(如去油清湯、米湯、過濾果汁、稀藕粉、清果凍、蜂蜜)。清流質飲食可補充腹瀉期間身體水份的流失並讓腸道休息。倘若腹瀉問題持續或更嚴重,冀便有不正常顏色、氣味則應即刻詢問醫師。四、皮膚反應醫護團隊交代,為了避免影響治療劑量的分布及療效,在「放療前」需保持治療區域的皮膚清潔,不能使用放射線治療皮膚照護相關產品或醫師開立的任何外用藥品。這段時間的清潔,治療區域皮膚只能溫水淋浴,不能使用任清潔品、泡澡,儘量保持定位記號線或中央紙膠,不要搓洗(如果脫落的話,不能自己描繪或貼上,回治療時告知放射師處理)。治療部位不能使用乳液、化妝品、痱子粉、除臭劑、香水等未經醫師許可的任何外用品,也不可自行塗抹凡士林或嬰兒油。每次治療後可使用放射線治療皮膚照護相關產品,如天然蘆薈膠塗抹治療區域皮膚上(避開傷口及定位記號),以達皮膚保濕及鎮靜舒緩之功效,減緩可能出現的皮膚緊繃或灼熱感,預防後續嚴重的皮膚反應。使用時機為每日放射治療後,以及晚上睡覺前(一天至少兩次)。這是我這禮拜的肚子,放療次數過半了! 平時照射部位的皮膚需保持清潔及乾燥,衣物以寬鬆吸汗的棉質材料為主,減少局部皮膚摩擦,避免拉鍊、金屬或不必要的裝飾物造成的皮膚刺激。定時修剪指甲,避免搓、揉、掐等會造成皮膚破損的動作,以免發生感染。根據衛教單,放療大約二~四週後可能出現紅腫、熱或微癢等反應,像在太陽下久晒後的皮膚,繼續照射至五、六週時膚色可能變深變黑,產生乾性脫屑甚至破皮或滲液,尤其若是患者本身皮膚有破損、腫瘤較表淺、或皺摺處較深。皮膚如有紅腫熱痛、發癢或破皮、類似曬傷或炎症反應,可請主治醫師開立藥膏,並於治療後每天多次局部冷敷(避開傷口處,勿直接以冰塊冰敷)。傷口處應停用皮膚照護相關產品,其它部位仍可繼續正常保養。在放射線治療期間及結束後的半年到一年,治療部位的皮膚都要避免陽光的曝曬(頭頸部治療病人尤需特別注意),出門撐陽傘、戴帽子、太陽眼鏡等,治療區域盡量以口罩、絲巾、毛巾、衣物等包覆,以免影響細胞修護。此外,經放射治療後,局部組織可能發生漸進性纖維化,主觀上會感覺組織變硬,如果影響肢體活動度,必須每日四次、一次15分鐘執行復健運動,持續至少一年,也需定期返診或至復健科就診。 回向文:這篇文章完成於我的叔叔林明智的「六七」,他自111年11月檢查出罹患肺腺癌四期,歷經無數次化療,於114年5月14日壽終正寢(生於民國42年5月5日)。弟子林祈昱祈求三寶加被,願將本文所修全部功德,回向給叔叔,祈請佛菩薩慈悲作主,助林明智早日超生離苦、脫離六道,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或西方極樂世界,早證菩提,皆成佛道。👉「致•磨難」——導覽頁: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aesthetics/341765/👉 點看上一篇:(16) 皮疹、手足症候群 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family/342713/👉 點下一篇:(18) 1A變2C;味覺改變 https://gemsinstories.com/topic/family/342785/創作者「光目」:https://gemsinstories.com/creators/agny/覺世代 ‧ Gems in stories 首頁:https://gemsinstories.com/相關 化療副作用子宮內膜樣癌小白針放療腸道痙攣放療腹瀉癌因性疲憊輸血骨盆腔放療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Email 光目林祈昱,筆名光目,取自《地藏經》。誓願於百千萬億劫中,救護一切罪苦之事,祈願光目母者,為解脫菩薩是。 學經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畢、博士進修中。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計畫協調人、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助理管理師。現為覺世代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視盟X臺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踐室研究員。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