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磨難(12)開始化療

by 光目

一、化學治療

化療,正確全名為「細胞毒殺治療」(cytotoxic therapy),利用癌細胞的增殖速度比正常細胞快的特性,提煉或合成化學藥劑,注射藥物經血液循環全身,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雖然目標是干擾、阻斷癌細胞的分裂增長,但藥劑隨著血液、體液、淋巴系統進入骨髓的毒殺過程也會波及人體其它分裂旺盛的正常細胞,身體有幾個部分的細胞分裂特別旺盛:骨髓、毛囊、黏膜,因此造成化療最常見的三大副作用:骨髓抑制(白血球與血小板低下 / 貧血)、毛髮脫落、口腔及喉嚨黏膜破損,還常因藥物對中樞神經的刺激和腸胃道黏膜的傷害而引起噁心嘔吐。

隨著化療藥物的累積,「骨髓抑制副作用」所造成的免疫功能、血小板、血紅素、白血球不足,以及食慾不佳造成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不足,會讓患者非常疲倦,感到全身虛弱、睡不安穩、記性變差,此為「癌因性疲憊」(台大雲林醫院 https://reurl.cc/RYm25g)。另外,藥物會造成手腳末梢神經病變,嚴重時可能會影響走路、寫字、拿筷子等精細的動作。

然而,由於每個病人的體質、年齡、心態、體力、腫瘤特性、化療藥物種類……….等因素差異很大,所以化療在每個人身上造成的副作用嚴重程度差異也很大。我自己是三週施打一次,注射兩種藥劑(詳後),治療目標是「輔助性化學治療」(用於手術後,因擔心可能有肉眼無法察覺之癌細胞微小轉移,追加若干療程之化學治療以殺死殘餘的癌細胞)。此外,化療的目的還區分為:

  • 主要療法:如血癌、淋巴瘤因癌細胞分裂繁殖快對化療反應佳,有機會靠化療達到根治。
  • 誘導性化療:先施以化治讓腫瘤縮小一些,以利局部治療的施行。
  • 轉移性癌症之化療:使腫瘤縮小或延緩其生長,以減輕病人症狀,延長存活時間。
  • 協同治療:不同代的化學治療藥物也可以組合使用,同時可以用來搭配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可增強治療的效果。
  • 資料來源:國泰醫院 https://reurl.cc/eM7yrb、恆春基督教醫院 https://reurl.cc/OYLrO3、癌症問康健 https://reurl.cc/NYLlWe

站在親友的角度,病人願意接受化療意味著搭上一趟希望列車,化療是目前經臨床試驗證實治療癌症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期待能夠清除病人體內的癌細胞達到治療效果;然而站在病人的角度,這趟列車既難以取代又令人畏懼,要克服心理壓力與重重難關,才能看見希望。

身為正在治療中的病人,我認為最重要的心態是:不要拿化療副作用的極端值來作對照而是把心拉回來到正在接受化療的自己或親友身上。網路上可以查到很多人說自己的副作用很輕微、一點感覺都沒有,或者很嚴重、痛苦萬分,但這些極端值的經驗都只是少數案例,不要拿來跟正在作化療的自己或親友來比較,因為,如果你預期副作用可以很輕微,但實際的症狀卻很明顯,會感到沮喪失望;相對的,如果你整天擔心副作用會變得很嚴重,那會搞到精神焦慮。

化療是漫長的,在煎熬中學習好好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補充各種營養素修復身體組織的損傷,一步步跟著醫師的引導穩健向前。因此,把心力放在正在接受化療的自己或親友身上,不要跟別人比較,仔細觀察身體的反應和變化以及副作用發生的頻率與時間,主動且即時地跟醫生和護理人員反映,協助調整用藥,回家以後也要紀錄下來,回診時提供給醫師方便掌控治療進展。有問題也可以諮詢個管師、癌症希望基金會(https://www.ecancer.org.tw/)、醫抗癌(https://cancell.tw/)等專業機構。

下面這本《希望之路:面對化學治療》的衛教手冊是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小組撰寫、經癌症專科醫師審訂而成,內容涵蓋化療簡介、作化療的原因、常見的化療藥物、如何面對毛髮脫落、口腔及喉嚨潰瘍等常見副作用、化療期間的營養補充原則等,建議癌症病友及家屬先仔細閱讀,進一步問題可致電0809-010-580洽詢專業人員,手冊紙本可至癌症希望基金會台北、台中、高雄希望小站免費索取。

《希望之路:面對化學治療》衛教手冊線上閱讀:https://knowledge.ecancer.org.tw/download/view_articles_pdf/tlg9y


二、我的化療藥物與流程

3月21日我裝好人工血管之後,就直接住院準備第一次化療,那天很幸運有單人房,護理師先跟我衛教,告訴我住院第一天會先做基本檢查,第二天打化療藥物,第三天可以出院。我在第一天還有自費打「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胺基酸,癌症、重大手術、外傷、燒傷的病人處於高異化代謝狀態,補充左旋麩醯胺酸可以改善化放療引起的黏膜炎、腹瀉、腸炎、周邊神經病變。且我施打的化療藥物是使用鉑類 oxalipatin及紫杉醇類paclitaxel,補充左旋麩醯胺酸可有效減少藥物造成的疼痛感,但無法有效減少周邊神經病變的嚴重度、麻木感及肌肉無力等情形 。資料來源:國泰綜合醫院 https://reurl.cc/gRp3QR)。

第一天的左旋麩醯胺酸要打四個小時。第二天凌晨12:00和早上6:00會打兩次前置藥物(類固醇、抗組織胺),中午開始注射化療藥物,我注射的兩種藥分別是「太平洋紫衫醇」(施打四個小時)和「佳鉑蒂.卡鉑」(施打三個小時),兩種藥物施打之前都要再打止吐藥跟抗生素,通常打完都半夜10點、11點了。兩種藥物的介紹如下:

  1. Paclitaxel 太平洋紫衫醇:內含蓖麻油的成份,需緩慢施打,用藥前會先給予類固醇、抗組織胺、抗潰瘍等預防性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 骨髓抑制:會使白血球數量減少,此期間應注意避免感染。
    • 周邊神經病變:手、腳麻木感。
    • 肌肉痛、關節痛:通常發生在給完藥2~3天。
    • 心跳太快或太慢:注射中需以心電圖監視器監測。
    • 腸胃道不適:噁心、嘔吐,可使用止吐劑減輕症狀。
    • 掉髮:此症狀幾乎所有病人皆會發生,可先預備帽子、假髮做裝飾。
    • 黏膜炎。
    • 過敏反應:皮膚發紅、腫脹,會癢或痛,有硬塊等。
  2. Carboplatin (Paraplatin) 佳鉑蒂.卡鉑 Kemocarb®:一種含鉑金屬化合物的抗癌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1. 骨髓抑制:會使白血球數量減少,此期間應注意避免感染;也會使血小板減少,會造成比較容易出血,所以必須小心避免受傷。
    2. 腸胃道不適:噁心、嘔吐,可使用止吐劑減輕症狀。
    3. 腎功能損傷:可以大量液體點滴注射及使用利尿劑予以強迫性利尿。
    4. 掉髮:此症狀幾乎所有病人皆會發生,可先預備帽子、假髮做裝飾。

我先打的是「太平洋紫衫醇」,要同時監測心電圖,隨著機器低沉的聲音感覺藥物漸漸進入體內,由於藥物是從介於右邊鎖骨下方和第一根肋骨之間的人工血管注入,當藥物注入人體後匯集到上腔靜脈,上腔靜脈血管容量較大、血流速度較快,進入心臟後,直接到達人體中央靜脈,迅速分散到人體血流當中,所以我的感受會非常明顯。從耳朵、臉部開始發熱,然後呼吸急促,有點喘,接著全身都在發熱,我不由自主皺著眉頭坐起身,沒辦法繼續躺著,平躺很難過。

先生在旁邊很擔心的看著我的反應,我想說話,但形容不出這種前所未有的異樣感受,於是別過視線,忽然眼前一花,莫名其妙看見空氣裡漂浮很多小水泡不斷往上冒,似乎還聽見逼逼波波的聲音……..,一陣暈眩加上反胃,連忙閉上眼,告訴自己這些應該是錯覺…….,同時心裡出現一個念頭:

「我中毒了……。」


回向文:

這篇文章完成於我的叔叔林明智頭七之日,他自111年11月檢查出罹患肺腺癌四期,歷經無數次化療,於114年5月14日壽終正寢(生於民國42年5月5日)。弟子林祈昱祈求三寶加被,願將本文所修全部功德,回向給叔叔,祈請佛菩薩慈悲作主,助林明智早日超生離苦、脫離六道,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或西方極樂世界,早證菩提,皆成佛道。


Leave a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轉載、下載。